据报道,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等5部门印发《关于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完善求职招聘服务系列重点工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越来越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不少人利用自身特长从事临时性工作,“零工经济”因此日渐升温。在疫情反复的背景下,就业成为一大民生问题,加强零工市场建设,不失为稳就业、保民生的有效之举。

零工市场主要有两类参与人群:一类是掌握新资讯与新科技的年轻人,他们普遍拥有更高的学历,不仅崇尚自由择业,而且乐于接受新事物、迎接新挑战;另一类则是传统的基础行业和基础岗位从业者,他们不仅普遍年龄偏大,而且往往不适应互联网生态,因此只能在线下的零工市场“碰运气”。

现实生活中,零工求职难,不仅在于岗位稀缺,更在于供求双方无法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实现直接对话。多数打零工者技能相对单一,作为一个松散的群体,他们的工作意向与薪资诉求千差万别。与此同时,招聘零工者的大多是小型用人单位甚至临时性机构,用工需求与薪资待遇同样不一而足。茫茫人海中,招工者与求职者实际上都是在“碰运气”。城市里,临时用工需求与求职需求长期存在,只有最大程度保障双方的权益,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

关于这些问题,《意见》进行了统筹部署。“强化零工市场信息服务,建立零工求职招聘信息服务制度”,意味着供需对接更加精准有效;“强化就业创业培训服务,健全培训项目和培训政策推介服务”,意味着在打零工的过程中,劳动者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一技之长,而且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劳动技能;“完善零工市场秩序维护,公开零工市场服务制度、服务热线和投诉举报方式,依法监管职业中介机构,严厉打击黑中介、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意味着零工的合法权益更容易得到保障。

更加畅通的信息发布,更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更有力的劳动权益保护,《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了零工市场的三大“痛点”,由此也预示着零工市场已经被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同时仍需进一步细化,在用工安全、薪酬发放等方面,希望能看到更加明确的管理细则,以有力的监督落实,给零工人员以最大的保障。

“零工经济”方兴未艾,灵活的就业形态不仅丰富了劳动力供给,而且创造了大量机动灵活的就业机会,为稳就业提供了坚实的载体。建设零工市场的步伐不妨再快一点,门槛不妨再低一点,保障不妨再多一些。

(赵志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