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游客和郑蝴蝶老师学剪纸。

“剪好的这个小红帽送给你,你看,这样拉起来,就是一个小帽子的造型了……”8月10日,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内蒙古体验区包头市展演活动现场,不少游客被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吸引,跟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蝴蝶老师学习起剪纸来。

来自山东的游客柴鑫和女儿坐在桌子前,和郑蝴蝶老师学剪纸。她们从折纸开始,一折一叠,再用剪刀剪出来,一来一回,一个花样造型的剪纸就剪好了。柴鑫感叹:“看着郑老师一剪很容易,到自己手里就紧忙乎,感觉所剪的东西都已经刻在了郑老师的脑海里,都不需要画,拿起来就能剪。”

柴鑫告诉记者,自己在山东从事的工作是和传统文化有关的,对传统文化、非遗项目非常热爱,山东省也有剪纸项目,但与包头的剪纸存在一些差异,自己有机会一定要到包头去,感受包头的传统文化和非遗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民间文艺的精粹,它是由世代繁衍于此的人们用生活谱写而成的一份地方“文化履历”。包头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包头市地域文化一样,呈现民族交融的鲜明特征。

“这几天在北京,只要有游客来学,我都愿意教大家,让游客们多了解包头剪纸,多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郑蝴蝶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里,还有包括羊皮画、六合枕、烙画等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供游客们欣赏、体验。游客们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到包头亲自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文/图 记者:梁晶晶;编辑:张飞;校对:王振伟;审核:贾星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