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了“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会议要求,今年就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在业内被称为“30·60目标”。为实现“30·60目标”,各相关部门正在加快完善、出台相关政策。与此同时,近日,A股市场相关板块表现活跃,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光伏、风能、可降解塑料等多条优质赛道,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新能源汽车板块助力实现目标
近30亿元大单资金抢筹11只概念股
“碳达峰及碳中和方面,汽车行业消耗大量石油能源,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助于降低碳排放,有望获得持续支持,2021年销量有望重回高增长。”中银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表示。
浙商证券表示,全球约35%的二氧化碳来自交通领域,电动车的推广对于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自2020年三季度以来,国内新能源车销量数据持续向好,预计国内2021年-2023年销量增速仍将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
中金公司也表达了对于新能源汽车板块的看好,汽车电动化是减少汽车使用环节碳排放的重点工作。预计2025年、2035年、2045年乘用车新能源新车渗透率为20%、50%、100%,2025年、2035年、2045年、2060年的保有量渗透率在6%、22%、46%和100%,在2060年完全实现碳中和。
受利好消息刺激,部分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也相当不错。今年以来截至1月29日,有93只新能源汽车概念股股价实现上涨,其中,川能动力领涨,期间累计涨幅88.31%,*ST江特紧随其后,上涨78.02%,天齐锂业上涨52.66%,此外,长华股份、阳光电源、汉钟精机、*ST众泰、潍柴动力、万盛股份、亿纬锂能等7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30%。
“碳中和的提出,表明了国家层面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决心,目前市场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车会是节能环保的首选,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比较火热。”止于至善投资基金经理何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进一步梳理发现,部分新能源汽车概念股获得了市场资金积极抢筹,《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有43只个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状态,合计吸金36.28亿元。其中,潍柴动力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位,达到12.96亿元,孚能科技和长华股份分别为2.51亿元和2.00亿元,大华股份、天普股份、美锦能源、容百科技、振邦智能、传化智联、汉钟精机、阿尔特等8只个股期间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1亿元,上述11只个股合计获大单资金抢筹29.68亿元。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认为,今年是新能源汽车的大年,全球大量的资本和资源涌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概念股也已经涨幅巨大。从估值上来讲并不便宜,但是从想象空间来看,依旧非常巨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资金重点关注对象。
投资机会方面,榕树投资研究总监李仕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方面需要加大光伏、水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形式,另一方面也要减少碳排放,而电动车替代传统燃油车就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方式,因此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将迎来长周期的发展机遇。在新能源汽车板块中,重点关注在产业链有突出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企业,国内动力电池行业是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国内动力电池龙头公司已经具备全球领先优势,且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也已经被中国企业牢牢占据。因此,重点推荐关注动力电池行业的投资机会。
华西证券认为,在全球电动化的趋势下,把握供应链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随着全球主流车企与电池供应商合作的持续落地,以及电动化车型的不断上市,电动车销量的竞争将带动动力电池产业链集中度以及份额的波动。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具备整机厂供应链等核心竞争力,优势市场地位有望持续凸显。
光大证券表示,坚定看好电动车行业,在全球碳减排趋势下,电动车渗透率提升趋势确立,预计未来5年新能源车销量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逾30%,短中期投资重点关注电池上游,如锂资源、磷酸铁锂、隔膜、电解液的投资机会。
操作上,刘有华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他建议谨慎追高,积极抓住每一次市场调整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借势政策东风光伏产业再奏新曲
基金新进增持38只概念股
对于光伏产业而言,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政策东风再次吹来。
近一段时间,“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被反复强调,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的历史性承诺,意味着中国将进行更有作为的减排与节能行动。
针对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国家发改委表示,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发展,稳步推进水电发展,安全发展核电,加快光伏和风电发展,加快构建适应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清洁能源消纳长效机制,推动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实际上,我国光伏装机速度已经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087万千瓦,其中水电1323万千瓦、风电71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光伏)4820万千瓦(48.2GW)。而2020年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为18.7GW,这意味着2020年第四季度光伏装机容量达29.5GW,远远超过前三季度的总和,“抢装潮”态势汹涌。
富荣基金研究部总监郎骋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达到碳中和体现了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决心,同时“十四五”规划的逐步落地也为未来五年光伏装机提供“锚点”,预计未来五年国内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90GW-100GW,行业年均复合增长将达到25%以上;国外来看,伴随着全球GW级市场增多,海外光伏装机需求去中心化,单一市场对海外装机需求的扰动逐渐平滑,海外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增长愈发确定;短期来看诸多利好催生光伏板块大行情。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2020年光伏新增装机48.2GW,同比增长超60%,印证行业需求持续高景气。2021年光伏装机确定性高,国内方面主要来自2020年的平价项目需要在2021年底前并网,户用和大基地等项目持续增长;海外方面疫情导致部分项目递延以及成本端今年价格进一步下降使得2021年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21年全球新增装机量将达175GW,光伏行情将持续演绎。
可以看到,如火如荼的行业发展形势,让国内光伏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新的变化,叠加技术革新、政策加持等市场因素合力影响,2020年光伏可谓是站在“风口”上的行业之一。2020年,38只光伏概念股股价翻倍,上机数控、阳光电源、锦浪科技、迈为股份、比亚迪等5只个股2020年股价累计涨幅均超300%,分别为619.78%、589.17%、515.84%、380.58%、307.88%。而进入2021年,光伏概念股股价表现依然抢眼。截至1月29日收盘,有54只光伏概念股股价跑赢同期大盘(上证指数期间累计涨幅为0.29%),其中,27只光伏概念股期间累计涨幅超10%,川能动力、联泓新科等两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在80%以上,分别为88.31%、80.10%。此外,阳光电源、锦浪科技、汉中精机、固德威、晶盛机电等个股今年以来累计涨幅也均在30%以上。
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光伏行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国家发展光伏产业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光伏这样的清洁能源来替代火电,可见光伏产业被赋予了极高的战略地位,因此未来光伏行业必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政策扶持力度。另外,光伏发电进入到了平价时代,现在已经成为最便宜的发电来源,而且光伏发电受限制较小,尤其是国内光伏技术成熟,为发展光伏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光伏新装机量有望超预期。
持续攀升的,除了光伏产业链上市公司的股价,还有它们的业绩。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截至1月29日,共有104家光伏行业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55家公司业绩预增、2家公司业绩续盈、15家公司业绩扭亏、9家公司业绩略增,业绩预喜公司家数合计81家,占比77.88%。
从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最大增幅来看,有33家公司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幅超100%,露笑科技、洛阳玻璃、安彩高科、意华股份、禾望电气、双星新材、金晶科技、海优新材、晋控电力、龙星化工、上机数控、综艺股份等12家公司均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在200%以上。
翼虎投资投资总监曾雨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十年都是全球光伏景气周期,光伏最优质的供应商全部都在中国。光伏板块行业由政策驱动的周期成长行业转向价值成长,全球进入平价元年,行业向双面大尺寸和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叠加异质结、大硅片、颗粒硅等技术创新,景气度处于高位,唯一需要警惕的是快速释放的产能造成以量补价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需要注意的是,行业景气度处于高位的光伏行业也成为了基金布局的重点。
最新数据显示,共有92只光伏概念股去年四季度获基金持有,其中基金去年四季度新进增仓38只光伏概念股,17只概念股基金持股数量在1000万股以上,中天科技、阳光电源、爱康科技、先导智能、中国长城、大族激光、杉杉股份、福斯特、明阳智能、特变电工等10只个股的基金持股数量均在4000万股以上。
除了基金不断增持,券商也纷纷表示看好,1月份以来,共有72份券商研报力挺光伏行业投资机会。
“光伏是能源革命排头兵,预计未来几年都将维持高增长趋势”成为共识。国联证券表示,看好光伏行业的投资机会,同时选取各环节具有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的行业龙头作为2021年的投资组合。
50家风能公司发布年报预告逾八成预喜
8只绩优股获北上资金抢筹
“以能源安全为战略核心,科技创新引领新能源革命,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当下必然的要求。‘碳中和’目标政策推动能源革命,以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将呈爆发式增长。”分析人士认为。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电源新增装机容量190.87GW,其中,风电新增装机规模达71.67GW,同比增长178.4%,创历史新高。
对此,龙赢富泽资产总经理童第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风能行业在今年迎来了行业的反转点,多年以来不断围绕提高发电效率、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进行多维度技术创新,使成本端快速降低,风电的平价时代即将到来。同时,根据‘十四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20%的规划预期,以及2030年之前碳达峰的刚性约束,中国风能协会预期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在‘十四五’期间需要不低于50GW,这大幅提升了需求端。在这种预期下,行业属性将从周期转向成长。同时,风电行业属于我国的出口优势行业,尤其是海上风电已成为全世界的绝对龙头,行业景气度极高。”
可以看到,随着市场风险偏好逐步回升,作为新能源类品种的风能概念股备受市场关注。《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1月份以来,风能板块表现活跃,其累计涨幅达4.11%,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累计涨幅0.29%)。
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有13只个股月内累计涨幅超过10%,川能动力期间累计涨幅居首,达到88.31%,*ST江特紧随其后,期间累计涨幅也达78.02%,阳光电源、宁波东力、日月股份、特变电工、东方电气、金雷股份和特锐德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均在20%以上,表现强势。
政策利好风电行业发展,近期国内首个海上风电省补出台。近日,广东省发布《关于促进我省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对于2022年、2023年全容量并网的项目给予地方补贴,同时建设平价上网示范项目。根据本次征求意见稿,2021年全年广东省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300万千瓦,2022年-2025年年均新增装机容量275万千瓦。
“在政策大力支持下,风电行业在未来5年到10年内,都将是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除了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开发也开始加速。从全球来看,欧洲已经把海上风电作为战略发展方向,我国东部沿海的未来发展路径也会一样。现在江苏,浙江、广东、广西都在搞高端海洋装备产业园,产业的聚集带来整体成本的降低。地方政策不光是财政补贴,还可以通过贷款政策,降低利率,延长贷款期限,降低税收等方式来支持。再加上风机大型化会降低平均成本。海上风机从主流3MW、6MW到现在的10MW、12MW,基本3年能够翻一倍。技术和成本的优势,对于风电行业龙头来说,很有可能迎来业绩和估值的双提升。”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罗昳徯也持有类似的看法。罗昳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看好接下来风电行业的市场表现,国内风电已经进入到后补贴时代,技术降本会成为行业的发展核心,在技术进步迭代的推动下,风电行业有望保持持续景气。另外,根据‘十四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20%的规划预期,以及2030年之前碳达峰的刚性约束,预计‘十四五’期间国内风电市场需求整体处于上升通道,并且风电装机量有望超出预期,带动风电行业业绩触底反弹。”
在此推动下,风能行业上市公司基本面盈利进一步释放,而良好的年报业绩预期或许是其被北上资金抢筹的原因。截至1月29日,已有50家风能板块上市公司率先披露了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共有43家公司业绩预喜,占比86%。其中,有22家公司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超100%,宁波东力、杭齿前进、新强联、禾望电气、吉鑫科技、时代新材、晋控电力、大金重工等8家公司均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倍以上,彰显出企业具有较高的盈利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北上资金持续涌入相关品种布局。据统计,上述43只年报预喜的风能概念股中,1月份以来共有8只年报预喜股受到北上资金的青睐,阳光电源、明阳智能、日月股份最受追捧,期间累计北上资金净买入额均超过1亿元,沃尔核材、梦网科技、通裕重工、天顺风能、大连重工等5只年报预喜股期间也获得北上资金的抢筹,后市表现值得投资者关注。
最严“限塑令”带来超200亿美元需求
社保基金已布局6只可降解塑料概念股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碳中和长期目标背景下,可降解塑料成为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热门赛道。
2020年12月份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入2021年要抓好的8大重点任务之一。2021年,号称我国史上最严“限塑令”——《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正式在全国生效。
普通塑料与碳排放的确联系密切。据了解,塑料的生产和焚化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据专家测算,从现在开始到2050年全球塑料生产和焚化将累计排放56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到本世纪末,与塑料有关的排放量可能占碳总预算的一半。
尽管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可我们却无法脱离对塑料的使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能深切感受到塑料制品的广泛用途。近年来,随着快递和外卖等互联网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快递包装、外卖盒、饮料瓶、超市购物袋等无处不见塑料的身影。
而随着全国重点城市限塑令开始全面落地,要求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超市、商场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限塑政策进入执行落实阶段。可降解塑料是替代现有塑料的关键材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理想替代品。
申万宏源表示,PBAT、PLA性价比较高,有望率先受益需求扩张。在8大生物可降解塑料领域,PBAT、PLA性能上最为接近传统塑料,可以混用进一步提升性能,同时价格上较为亲民,且两大产品技术较为成熟,是未来国内产能投放的主力产品,PBAT、PLA投产产能皆为百万吨级别,规模化生产有望进一步降低成本,利好产品推广,有望率先受益需求扩张。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孙恩祥表示,随着“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落地,意味着可降解塑料需求量以后还会大幅增加,是一个值得长期布局的优质赛道。
巨泽投资总经理马澄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是全球塑料消费大国,塑料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达15%。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541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我国塑料包装市场规模将达到698亿美元,按照可降解塑料替换率为30%计算,预计2025年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规模约为209亿美元。总体看来,我国可降解塑料市场前景广阔,行业发展可期,相关可降解塑料企业业绩必将得到较大释放。
天风证券表示,政策对可降解塑料行业的利好将正式落地,进入业绩兑现阶段。中短期看政策推动市场发展,对应降解塑料需求近200万吨,增长空间达45倍。测算快递、外卖、农用地膜和包装塑料袋领域可降解塑料空间分别可达到92万吨、22万吨、40万吨和44万吨,合计198万吨,对应市场价值超300亿元。
进入2021年以来,可降解塑料板块指数并未出现强势上涨,截至1月29日,可降解塑料指数报1318.06点,年内涨幅达2.74%,跑赢上证指数2.45个百分点,月成交额达2753亿元,较去年12月份增长51.18%。
个股方面,今年以来,板块50只交易中的个股有22只实现上涨,占比44%,其中,联泓新科(80.10%)、金发科技(63.65%)、华峰化学(46.28%)、恒力石化(38.01%)、中粮科技(29.33%)、丹化科技(26.70%)、*ST兆新(23.42%)等个股期间涨幅均超20%。
中长线的政策利好激活了市场资金对板块部分个股的布局,《证券日报》记者通过iF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1月29日收盘,可降解塑料板块中有13只个股实现DDE大单净买入9.82亿元,其中,联泓新科(41746.87万元)、聚石化学(22409.63万元)、扬农化工(9908.47万元)等11只个股大单净买入额均超1000万元,合计净买入9.79亿元。
从以上市场数据可以发现,可降解塑料板块并没有出现全面暴发的态势,而是悄悄的出现成交额放大和部分个股的资金买入。不过,这并未影响分析人士看好该行业的未来发展。具体来看,券商机构近30日内给予增持以上评级的公司达13家,其中,推荐次数最多的华峰化学被推荐12次,联泓新科、格林美和彤程新材等也均被推荐3次以上。
华泰证券表示,全球可降解塑料行业总体处于产业化初期,目前产能主要集中于欧美国家、主要企业包括NatureWorks、TotalCorbion、巴斯夫等。伴随着法规逐步明朗,政策推动行业需求有望迎来快速成长。目前国内PLA领域企业包括浙江海正科技等,PBAT主要为金发科技、蓝山屯河、恒力石化等。而万华化学、华峰新材、彤程新材、金丹科技、瑞丰高材、长鸿高科等上市企业亦在此领域有产能新建计划。考虑到未来国内企业快速扩产,规模化及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可降解塑料制品价格劣势有望逐步减弱。
申万宏源最新研报维持行业“看好”评级。认为PBAT及PLA等产品暂时性供不应求导致产品溢价能力较强,盈利能力可观,短期看PBAT产能建设进度以及PLA技术突破后的技术消化进度,将成为各公司能够享受产品溢价窗口期的关键,中长期关注政策的持续性以及各公司降成本的能力。相关标的建议关注金发科技、长鸿高科、金丹科技、瑞丰高材、彤程新材、万华化学,非上市公司建议关注丰原集团。
此外,从社保基金的持仓情况可以发现,部分可降解塑料股得到了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机构的关注。
统计显示,板块中有6只个股去年三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出现社保基金身影,分别是恒力石化、扬农化工、海南橡胶、亿帆医药、三联虹普、国恩股份,其中,扬农化工同时被社保基金与QFII持仓。(陈炜赵子强 张颖 吴珊 任世碧 楚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