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丁远泓
(资料图)
下班后回复工作群信息、休息时要盯着微信……近期,关于加班话题,在网络热议。
前程无忧发布的《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 2022》显示,超 9 成的职场人或多或少需要加班,近 85% 的职场人受到 " 隐形加班 " 的困扰,超 4 成职场人加班后得不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在这些深受加班困扰的职场人中,有人备受 " 隐形加班 " 困扰;有人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兴起和衰落,探寻不同阶段的加班本质;也有人因为加班严重向有关部门实名反应,最后与公司不欢而散。
超 9 成的职场人或多或少需要加班 图源:图虫创意时代周报记者找到了三位职场人,他们来自于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却同样几乎没有停止过加班,而且鲜少得到加班补贴。
当加班成为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的现象," 打工人 " 分别会有怎样的经历?对于不同的加班原因抱有怎样的态度?他们是如何面对这个困境的?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小罗,工作 1 年,大型国企宣传人员
" 工作没有那么美好,但生活可以美好 "
这半年我经常能刷到 "00 后整顿职场 " 的短视频,但很少有 00 后会这样做。至少我自己,仍然处于工作给我带来的各种漩涡之中。
我在一家国企里做企业宣传,入职将近一年,虽然看上去很多工作是由外包的乙方公司完成,但我需要综合多个领导的意见,协调双方实现产出。
总结而言,就是一份经常受气、经常加班的工作。
这种加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没能在正常工作时间内达到领导满意的结果而需要加班;还有一类就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的 " 隐形加班 "。
前者或许是自己的效率问题,我可以接受,但后者不仅在工作时间困扰我,也在工作之外的时间出现。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很强的 " 电量焦虑症 ",只要手机电量低于 40%,就会开始疯狂寻找充电宝或者充电口,很害怕因为自己手机没电,别人找不到我。
但现在,我会尝试在周末将手机调整为勿扰模式,因为我真的很不想在非工作时间收到工作信息,或者考虑跟工作相关的事情。
将手机调为 " 勿扰模式 " 图源:图虫创意去年刚刚入职时我不会这样做,那个时候感觉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事业加点班也是应该的。
因此无论是领导、同事还是合作方,只要他们在我醒着的时候发信息,我一般都会即时阅读。如果是属于自己的工作范畴,无论是凌晨还是周末,我都会立刻去执行。
那样的高效率,可以理解成 " 初出茅庐 " 的热情。
半年过去,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热情,被每天重复进行的工作消耗殆尽。尤其是今年的大环境不算友好,这半年我不仅一直遭受批评,还被各种各样的方式 " 提醒 " 加班。
比如,今年初的时候领导来找我谈话,大概意思就是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需要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比较明晰的方向,要多花时间在事业上,要多学习、多打拼。
大概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不知道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我基本上每天都需要加班 2-3 小时,严重时甚至熬到凌晨 3 点,第二天还是要早上 8:30 分打卡。
即便真的将手机调整成 " 勿扰模式 ",也不代表焦虑真的不存在了。我还是会想:" 会不会有人找我?"" 会不会有工作需要我安排?"" 会不会领导给我打电话了?"
所以 " 勿扰 " 的状态最多持续 2 个小时,之后我依然需要在各个工作群之间浏览信息。
有意识无意识开始加班 图源:图虫创意因此,我这段时间爱上了读毛姆的书。这会,我意识到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其本身都是没有意义的,所有意义都是人主动去赋予的。那既然我始终无法给工作赋予意义,就放弃这种无效的寻找,去找其他载体建构意义。
现在我会尝试不带电脑出行,比如周末回趟家,节假日找个地方旅行,或者在某个傍晚与好友相约小酌。
工作没有那么美好,但生活是可以美好起来的。
小陈,工作 5 年,互联网大厂运营岗位
" 加班内容应与职业诉求相符 "
我从研究生毕业到现在,一直都在互联网公司工作,大厂加班是肯定的,我的态度也不算抵触。
但我一直认为,加班所进行的工作应该与我的职业诉求相符。即使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和别人去抢,或者说是与别人做的事情重复,对我来说也是一个知识维度的补充。而如果加班是因为公司的流程或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这种加班就毫无意义。
我在去年就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无意义加班。
2022 年,不少大厂裁员,当时我供职的公司也对整体结构进行调整,我从原本的创作者运营岗位,被调岗至新组建的产品运营团队。
这个新团队所进行的工作,与其他很多团队是重合的,因此在业务上并没有多大的提升空间,只能装样子,和其他团队的出勤时间保持一致。
因为如果老板没有办法通过业务来判断工作是否积极,或者项目是否有价值,就会开始通过计量上班时间来判断员工的精神状态。
当时大厂裁员,大家都人心惶惶,不自觉地开始 " 卷 ",生怕下一个被裁的就是自己。
我最开始的心态还好,转岗后也和之前一样,19 点左右完成工作就准备下班,但是没过多久,老板就会开始 " 点 " 我,说我走得太早。最开始,是私下谈话,如果不改就在会议上点名批评。
后来我的下班时间就基本保持在 20 点以后,但这种加班情况和我最初入职时想要学习的内容不匹配。在整个部门被裁后,我拿着赔偿金选择了一家新创公司。
图源:图虫创意其实,进入互联网企业工作的这 5 年来,我感觉这个行业一直在走下坡路。
所以 2021 年大家经常提及的,互联网企业取消 "996" 和 " 大小周 ",一部分是与当时要求有关,另一部分就是它本身的业务增长空间已经逼近天花板,继续追加人力投入对整个行业增长的效果影响并不大。
但其实大家的工作量还是和以前差不多,取消 "996" 和 " 大小周 " 后,反而需要用自己的私人时间加班,才能达到没取消制度之前的工作要求。由于工作量没变,这种加班属于为了完成 KPI 而出现的情况,所以并不会有加班补贴。
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除了加班给领导看的时间段,这些加班我都是能够接受的。因为我大部分时间从事的海外业务工作与国内存在时差,又需要留出时间与其他部门的同事进行沟通,所以工作持续到深夜也是比较正常的事情。
就像现在的公司,目前业务处于 " 从 0 到 1" 的冷启动阶段,本身工作较多,我还需要加班克服时差,与国外公司进行沟通,因此身边的人经常感觉我工作到晚上 22 点,会觉得我加班很累。
但我觉得自己能够从中学到东西,并且这份工作符合我的职业规划,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乐意的。
而且这个公司不提倡加班,等后续业务稳定下来,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小陆,工作 6 年,创业人员
" 拒绝无效加班,拒绝狼性文化 "
我毕业以后参加的 4 份工作,横跨淘宝电商、股票期货、文案撰写与人力资源 4 个行业,没有一份是不加班的。
准确来说,这 4 份工作的加班形式都不太一样。比如文案撰写是要求员工每周完成多少篇有效文案,人力资源则是要求你每个月要与多少家公司建立联系。
但大差不差的是,这些岗位都会通过非常高的绩效来评判你的工作成果,而这些绩效本身几乎无法在公司规划的工作时间内完成,因此大多数加班属于自愿行为,根本不可能拿到加班补贴。
加班无法拿到加班补贴 图源:图虫创意我的第二份工作真的加班非常严重,属于纯粹是公司的原因导致员工加班。
当时我们被要求每天打 120 个电话给名单上的顾客,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在股票期权上的帮助。正常情况下,这些电话是可以在 18:00 或者 18:30 前完成的,也和面试时说的朝九晚六的工作时间相符。但我们的公司周一到周四都会在下班前半小时开会,一开就是一个多小时。
尤其当时我还在试用期,会议结束后部门领导还来找我谈话,问问工作上的情况。如果负责带教自己的 " 老人 " 还没有下班,我也不能下班,即使并没有什么工作,每天都需要加班到 20:00 或者 21:00 才能回家。
这种无意义的加班久了,会消磨一个人的热情,我也试过向上级反映,但最终闹得很不愉快。
除了开会,每周五下午四点还会进行一个将近 3 小时培训会议。说是培训,其实并没有什么有用的内容,除了 " 画饼 " 就是鼓吹 " 狼性文化 "。但培训会议过早开始的话,会压缩工作时间,所以我们最终只能通过加班完成当天的 KPI。
我当时觉得一个向上的企业是可以接受员工建议的,就去找部门经理反映这个问题。但我被当场威胁说:" 你要知道你的试用期还没有过 ",还通报批评我不重视企业文化。
这种做法让我真的很生气,所以直接和几个同时进入公司的同事联名拨打了劳动部门的电话进行投诉。不过可能因为在气头上,投诉的点不够精准,最后这件事情还是不了了之。
因为加班与公司闹不愉快 图源:图虫创意当然,试用期结束后我就被辞退了。想着工作又累又很难挣钱,还不如自己创业,刚好大学的时候有一些创业的想法,找人借了些钱就开始自己组建公司,但这一次的创业以失败告终。
现在的我已经是第二次创业,背后还欠着一屁股债。不过无论是第一次创业还是第二次创业,我的理念一直都是:" 拒绝无效加班,拒绝狼性文化。"
其实无论是我打工的时候,还是现在身处管理岗位,都会觉得除了工作,生活也是很重要的。为面子工程所加的班毫无意义,如果真的是为工作加班,我自己会很乐意,我也会给我的员工一些加班补贴。
就像这两年创业,我其实很少有一个完整的周末,但为自己的事业加班,算什么加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