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雪小顽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编辑 | 苏建勋
经过漫长的立法程序,欧盟碳关税迎来实质性进展。
当地时间 4 月 18 日,欧洲议会正式通过了包括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即 " 碳关税 ")在内的三项气候法案,被称为 " 欧洲史上最大碳市场改革 "。
碳边境调节机制的主要内容是,在货物贸易进出口环节中,欧盟将针对碳排放水平较高的进口产品征收相应的费用或配额,因而被称作 " 碳关税 "。
碳关税是欧盟 " 绿色新政 " 战略的核心内容,旨在解决碳市场机制下可能存在的 " 碳泄漏 " 问题。欧盟认为,如果一些公司将总部设在欧盟,同时将高碳排的生产活动转移到气候政策相对宽松的国家,或者一旦欧盟地区流通的商品被高碳排进口产品所替代,就会发生 " 碳泄漏 "。
根据官方公告,碳关税征收范围目前涵盖水泥、钢铁、铝、化肥、电力和氢气,以及特定条件下的间接排放。另外,螺钉和螺栓等钢铁制品下游产品也被包含在内。
这些进口商品需要参照欧盟碳市场价格计算和缴纳碳关税。也就是说,无论生产产品的碳排放活动发生在何处,只要产品进入欧盟国家,外来生产商就需要为超出免费额度的碳排放支付差价,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出口到欧盟的商品要付费持有碳关税凭证,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利于保护欧盟本土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形成新型绿色贸易壁垒——这也是碳关税引发争议的原因所在。
碳关税法案将于 2023 年 10 月 1 日生效,但设置了过渡期,到 2026 年才开始逐步实施。值得一提的是,欧盟碳交易体系将会同步淘汰免费配额。
在过渡期结束之前,欧盟还会评估是否将征收范围扩大到其他存在 " 碳泄漏 " 风险的行业。
短期来看,欧盟碳关税对我国贸易出口冲击相对较小,但若欧盟不断扩大其征收范围,我国出口贸易额将受到更大程度影响。
根据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我国是欧盟进口产品的主要生产国,首批纳入的钢铁和铝行业未来每年为此支付的碳关税将分别达到 20 亿 -28 亿元。其中,每吨钢铁增加成本约 652-690 元,每吨铝增加成本约 4295-4909 元。
如果欧盟碳市场下所有覆盖行业都纳入到碳关税机制下,将影响我国对欧盟出口额约 2757 亿元人民币,占我国对欧盟出口总额的 12%。
据德勤分析,从受碳关税影响的贸易量来看,俄罗斯排名第一,中国位列第二。中国受影响的贸易额等同于 2019 年欧盟出口额的约 2%,约 65 亿欧元。
在欧盟碳关税的传导作用下,我国碳市场建设和碳定价机制将进入加速建设期,另外,在生产中使用绿电可以降低企业出口成本,碳关税新规将刺激我国绿电交易需求。
除碳关税之外,此次获批的法案还涉及改革碳排放交易体系(ETS)、设立社会气候基金,都属于 "Fit for 55"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一揽子计划中的关键法案。(注:"Fit for 55",即欧盟到 2030 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 1990 年水平至少减少 55% )
碳排放交易体系改革的重点,是首次将航运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纳入碳市场,以及到 2026 年逐步取消对航空业的免费配额,促进航空业使用可持续燃料。社会气候基金则有益于受能源影响的弱势家庭、微型企业和交通用户,计划在 2026 年设立。
欧盟的立法程序主要涉及 3 个机构,即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下一步,碳关税法案需获得理事会的正式批准,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发布 20 天后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