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阳光城发布公告,因股价连续二十个交易日均低于 1 元 / 股,已触及强制退市规定,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 从 A 股退市很无奈,该开发的项目、偿还的债务,还得继续下去。保交付是当下工作的重点,公司也在努力加强存货周转,希望通过加快销售快速回笼资金,尽早偿还债务。" 阳光城相关人士称。
汇生国际融资总裁黄立冲对记者表示,该公司从 A 股退市意味着其失去上市公司地位,不再是公众公司。如果其资产状况尚可,并能够化解债务等相关问题,其未来还有可能以非上市公司形式存在或经营下去。
(资料图片)
据悉,目前阳光城已通过转让物业、处置银行股权、卖酒店资产及出让 ST 龙净控制权等多种手段展开自救,但由于存量项目周转速度慢、负债规模大等原因,效果有限。未来阳光城能否化解债务问题,仍存在不小疑问。
债务问题仍相当棘手
阳光城从 A 股退市后,若想继续运营下去,不得不解决棘手的债务问题。
据阳光城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已到期未支付的债务本金 626.32 亿元。受毛利率下降、存货跌价、利息费用化等因素影响,阳光城 2022 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金额达 125.53 亿元。
因债务逾期,该公司面对着大量诉讼。阳光城披露,截至 2021 年年末,公司涉诉金额约 146 亿元,截至 2022 年报告日,其单项涉案金额超过 1000 万元的诉讼或仲裁涉案金额合计金额达 439.76 亿元,单项涉案金额 1000 万元以下的其他零星各类诉讼或仲裁涉案金额合计 30.29 亿元。
" 公司偿债压力的确比较大,还在想办法通过销售、处置资产来盘活项目,以偿还债务。" 阳光城相关人士表示。
除待偿还债务外,阳光城还存在着历年来为参股子公司担保后,留下的隐形债务,而其为参股公司进行担保的规模,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立信中联会计师事务所作为阳光城 2022 年财报审计机构,发现其未按规定履行审议及披露程序,对外部单位提供合计 5.45 亿元的担保。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认为,这表明阳光城在对外担保内部控制上,存在重大缺陷。
据阳光城 6 月 10 日披露的信息,目前,阳光城集团及控股子公司对参股公司提供担保实际发生金额为 106.85 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净资产的 204.7%。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为其他资产负债率超过 70% 的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实际发生金额为 585.72 亿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为其他资产负债率不超过 70% 的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实际发生金额为 18.5 亿元。
上述三类担保实际发生金额达 711.07 亿元,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合并报表归属母公司净资产 100%,对资产负债率超过 70% 的单位担保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 50%。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霄指出,房企此类担保多出于子公司项目融资需要,相较于直接融资,为参股公司担保的成本较低、程序相对简单。
不过,此类操作在市场波动期,可能会因项目公司回款不畅或项目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等原因,进一步牵连到为子公司进行担保的主体。
" 被担保公司财务状况恶化情况下,或将影响主体公司的信用资质,带来一系列隐患。对于负债压力较大的企业,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其债务风险。" 陈霄表示。
从销售情况来看,据阳光城 2023 年一季报,公司期内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 31 亿元,营收 19.65 亿元。期内,公司总资产 2988.2 亿元,负债合计 2743.9 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573.2 亿元;期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有 47.85 亿元。
" 去年以来政策虽有所缓和,但行业整体销售情况尚未好转,公司销售情况依然不容乐观。" 阳光城方面称。
快速崛起模式暗藏危机
回顾阳光城早年发展,其有过多次高光时刻,包括引入多位明星职业经理人、拉来险资入股等。
2002 年,阳光城通过收购石狮新发,实现了借壳上市。上市后近八年的时间里,这家闽系房企增长速度相当缓慢。2010 年,阳光城启动全国布局战略,开始实行高速扩张战略,其全国拿地数量明显增加。
2012 年明星职业经理人陈凯加盟后,该公司进入了快速发展期。2012 年,阳光城的销售额从 2011 年的 27 亿元,迅速增至 100 亿元,2015 年其销售额超过 400 亿元,2011 年至 2015 年,其业绩实现了约 15 倍的增长。
陈凯从阳光城离职后,2017 年阳光城引入来另一位明星职业经理人朱荣斌,该公司迎来又一段快速扩张期。
2018 年,阳光城实现销售规模 1628 亿元,首次迈入 1000 亿房企阵营。2019 年,阳光城全口径销售金额 2110.31 亿元,进入 2000 亿俱乐部,由此其也跻身世界 500 强企业,被视为闽系房企领头羊之一。
阳光城高速上升期,也引来了险资的入股。2020 年 4 月,阳光城控股股东阳光控股与泰康保险签订战略协议,泰康人寿及泰康养老与上海嘉闻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受让阳光城 13.53% 股份。
泰康入股阳光城时,阳光控股对阳光城未来十年归母净利润进行了业绩承诺:前五年每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 15%,即年平均增长率不低于 18.13%;第 6-8 年年增长率不低于 10%,第 9-10 年年增长率不低于 5%。
不过,阳光城未能兑现其业绩承诺。阳光城 2021 年三季报显示,公司期内扣非净利润 8670 万元,较上年同期 27.85 亿元下滑约 97%,其中三季度单季扣非净亏损 17.52 亿元。而后,随着阳光城风险不断暴露,泰康系于 2021 年底割肉离场。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阳光城当前局面的原因,与其在扩张期大手笔扩规模的发展模式不无关系,而其快速崛起和跌落,也成为当前闽系房企兴衰的一个样本。
" 不少快速崛起的房企,为了冲销售规模,在三四线城市拿了不少项目,因为这些城市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在市场上行期,能高速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种运作模式问题还不大,但市场出现调整后,如果企业杠杆用得比较足,融资渠道又不畅通,加之各地加强了对预售资金的监管力度,其所拿项目不能快速变现,很容易出现流动性问题。" 上海一家房产机构分析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