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燃,作者 | 金玙璠、纪校玲、苏琦、王璐、李秋涵,编辑 | 李秋涵
自今年高考后,网上关于报考专业的话题,就没有停过。
【资料图】
一方面,报考的人越来越多,需要参考的人也在变多,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3 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 1291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时代更迭快,热门专业与就业市场也充满变数,几年前的热门专业,也可能是未来的 " 天坑 " 专业,这都让家长和学子的专业选择变得谨慎。
根据夸克发布的《2023 高考志愿报告》,2023 年关注度最高的 TOP5 专业,分别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 2020 年还能跻身 TOP10 的土木工程,在今年的榜单中已经不见踪影。
填报志愿是一门学问。它需要厘清很多问题,要在" 学校与区域 "" 兴趣与就业 "" 专业与职业 "等方面,做出理性、多维的平衡。到底该怎么选择专业?什么专业才是 " 好 " 的专业?这是一个千人千面的问题。
最近,我们和几位毕业 10 年左右,如今依然对大学专业感到后悔的年轻人聊了聊。希望从他们的故事中能归纳总结出一些相似性,给人以参考。
他们中,有的根据家人建议,选择了当时热门的土木专业,上大学就知道这个专业得吃苦,但在工作后才更真切的感受到什么叫 " 没有生活,只有施工 ",长期在工地奔波只能 " 忍忍忍 "。有的选择了喜欢的专业,但对专业和自己的所长都不够了解,上大学才发现专业和想象的不一样,自己根本不合适;有的是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市场不了解,学出来后找不到相关工作,而一直兜兜转转;有的如愿以偿学了喜欢的专业、顺利进入了向往的行业,才发现行业太卷,前景不大,自己身体也累垮了。
报考专业,仅仅考虑就业数据和财富前景,不一定就能发展好,仅仅考虑自己的热爱,也未必就能成功。学生和家长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充分了解专业、就业的渠道,避免 " 盲人摸象 "。
选对专业,对职业发展很重要,不过也有受访者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很长,即便选择错了,也不要忘记提醒自己还有再选择的机会,持续学习,持续探索,还是有机会能改变命运。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天坑专业之首是土木,工地搬砖一年想跑路
丁健 |34 岁 广东 土木工程专业
2009 年高考结束,我像很多同龄人一样,对选什么专业毫无头绪。再加上我的成绩,只允许我优先选城市和院校,对选专业就很佛系。
这时候,我舅妈的一句话,改变了我命运的走向。她说,某某某也是大学生,人家干建筑的,不少挣呢。我妈赶忙问挣多少,舅妈用很夸张的口气答," 两万多呢 "。
当时在我们那座五线小城,这份收入是很不错的。就这样,在几位长辈的劝说下,我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当时的我不清楚,建筑出的是大师,土木干的是搬砖,这两类专业完全不一样。
大一大二时,我偶尔在网上刷到唱衰土木类专业的声音,当时很多同学已经非常焦虑,想转专业、另寻出路。我想,"施工嘛,难免要吃苦,反正我是从小地方出来的,这点苦还是能熬得住的",不管怎么样,只要这个专业像家人说的那样,就业面广,保证能找到工作就行。
大学四年,我没挂过科、很少旷课,专业课成绩排在前列,结果毕业后,发现自己去不了地产公司、设计院,只能去施工单位,从施工员干起。
工作常态就是,没有生活,只有施工,风吹日晒,天天跟着项目工地跑,没有节假日,甚至没有睡觉时间。毫不夸张的说,互联网公司的 996 在施工单位面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唯一的好处是,吃住都在工地,没地方花钱,能存住钱。
这份工作还会磨练一个人的心性。绝大多数工作内容只是重复劳动,不接受创造性想法。我慢慢发现,很多共事的人没有上过大学,但靠着机灵和吃苦耐劳,比我干得更好。
工作中,我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不管怎么样,对设计院、对业主、对政府的工作人员,时刻都要客客气气。
早期总是遇到项目经理劝我," 忍忍、再忍忍 ",结果很快就发现,比我挣得多的项目经理,已经 " 提桶跑路 " 了。
我们这行有个梗,土木,又通 "to move",寓意 " 快跑 "。我说自己没有想过提桶跑路是假的。工作一年半载后,就有一大波同事转行去干码农了,起薪是我们这行的两到三倍。
对我来说,转行成本太高,我只能告诉自己," 干一行爱一行吧 "。前年,我升到了项目经理,压力非常大,要管钱、管人、管材料、管机械。唯一变好的是,供应商、包工头对我是客客气气的。
也正是因为干到现在,我更加觉得," 生、化、环、材、土木、机械 ",这几大天坑专业,最坑专业毫无悬念是土木。因为其他专业,多数是当小兵时感觉 " 好坑啊 ",等干到领导层,收入和找工作都不再是问题。但土木不是。
像我们这种常年在外跑的人,真的很想过 " 柴米油盐 " 的日子。到了我这个年纪,也该结婚生子,但总听身边人说起,有同行因为长期出差、夫妻关系受影响的事情。我没有勇气踏入婚姻,工作性质也让我没办法照顾家庭。
对于那些还有选择机会的人,我想说,有吃苦精神、对生活质量要求不高的,家里有相关人脉的,可以选择土木。而那些已经入坑土木的人,我建议,永远不要放弃综合发展、一专多能。
放弃热门的计算机转去学英语,现在工作和专业没一点关系
Annie|35 岁 山东 应用英语
2009 年,我本科毕业,前前后后有两次选专业的机会,但每次我好像都没有选到最适合的那一个。
我来自农村,是正儿八经的留守儿童,小时候成绩非常差,也不爱学习。但好在初中的时候我遇到了我人生的 " 导师 ",她是我们班的班主任,教英语。某次考试,我英语成绩莫名其妙考进了前几,被她狠狠夸奖了一番,而且老师还当着全班人说我 " 很有英语天赋 "。
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拼命学英语,一直到高中,英语单科成绩一直是班里第一。虽然整体有点偏科,但高考成绩还算不错。报志愿的时候,家里人和亲戚们觉得理工类才有出路,就业前景广,就给我选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我当时也不懂,更没什么主动性,完全是被推着走。
等到了大学后我才发现,我不仅要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还要会电路分析、C 语言、Java,对一个理科成绩刚刚合格的人来说,就是 " 把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上课上得非常痛苦。
不出意外,大一期末考试,我的成绩基本处于挂科的边缘。寒假回家后,我没有考虑爸妈的反对意见,执意要转专业。然后,我就转去了外国语学院,学我心心念的应用英语。
没有想到的是,当我真的去学英语后才发现,学院里比我英语成绩好的人多了去了,她们学起英语根本不费力,好像天生的一样,我不再是班里的第一,成绩一直垫底。而且我的舍友们,还因为我口语中夹杂的不少 " 乡土气息 ",没少 " 嘲笑 "。就这样,我整个人就一直处于自卑的情绪下,越来越没学习的动力。
但想到父母花了那么多钱,我还是努力把专四、专八、教资考完了。只是没想到,这些证在毕业后根本用不上。
我毕业的时候,英语类的毕业生就很难找工作了。同学们有一半跨专业考研,一部分去考公考编,还有一部分去了教培机构做英语老师,有小部分去了其他行业。我记得,当时同学里混得算好而且能够用上专业知识的,是靠着家里的人脉,留学后再回国进入外企做翻译类的工作。
而我则一边准备考教师编,一边准备考公务员,想着要么去当个英语老师,要么去体制内也挺好,结果都没考上。当时英语教师编,考的人多、分数高、要的少、学霸多,而且对非师范生没限制,好几十万人涌入,上岸难度极大。
后来我也没再坚持英语,去了物流贸易行业,从事的工作和学的专业一点关系没有。
其实,在我看来,选专业首先还是要考虑自己的兴趣,有爱好才有学习的意愿。同时,不能轻言放弃,要好好学好它。其次是对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自身的资源、发展预期等要有基本的判断,不能随性而来,毕竟,大部分人还是不能把爱好变成工作,能在大学选一门为自己未来铺路的专业非常重要。
因为 " 从心 " 选了服装设计,实际工作后身心俱疲
饼饼 |27 岁 广州 服装设计与工程
这几年的痛苦经历让我意识到,当初我有多喜欢服装专业,现在就有多后悔学这个专业。
我当年的高考成绩刚刚擦着一本线,因为从小就特别喜欢服装设计专业,但又怕自己的分数达不到录取分数线,就报了一个有服装专业的二本学校,读了服装设计与工程。
后来我才知道出分之后,高中班主任给我家打过电话,问我要不要改志愿,报文科类的院校,但我爸爸看到我很坚持学服装专业,就直接没有跟我说这件事。
2018 年大学毕业之后,我申请了香港大学的硕士,选了 fanshion merchandising(时尚与营销)专业,在服装行业继续深造,毕业后也坚持选择服装方向就业。
毕业后,其实我大学同学很少有人做本行工作,即使有也大多都是做品牌管培生,从店铺起步升级进入集团内部做管理;或依靠家里的资源成立自己的品牌,或者发展服饰电商,再或者在服装公司做非服装类的工作,例如会计、摄影之类的。
我好像是对服装设计着了魔,在妈妈的推荐下去了家乡一家服装贸易公司面试,并且专攻技术方向,目的是更深入的接触服装产业链上游,积累扎实的技术和能力。
为此我还自降身价入职。毕业前我给自己预设的目标是 6-8k,而服装相关的招聘写的是 8-10k,但我当时求职心切、一心想进入这家公司,就降薪入职了,每月收入只有 4-5k,现在想起来也觉得自己挺傻的。
实际工作之后,我才发现,我特别不适合这个专业。
一方面是我自己的原因,服装工程和其他工程一样,十分讲究细节和精确,但工作后我确诊了 ADHD(注意力集中障碍),对细节和数字的不敏感会严重影响我的工作,每天都在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自我责备中工作,使我身心俱疲。
后来公司给我调岗好几次,最后一个岗位是制作工艺单和审批样板,后者相当于给衣服 " 找茬 ",找哪里做得不好,我做得得心应手;但是制作工艺单我就做得比较吃力,因为工艺单既要把工艺写全还要订制繁复的尺寸表,我就会这里漏一点那里漏一点,一直都做不好。
另一方面,国内服装行业这两年不好做,付出多收入少,就业跟想像中的出入差别非常大,建议应届生不要在国内读服装设计专业。
近几年来,消费者开始消费降级,国内能靠品牌附加值进行溢价的高端品牌不多,其他中低端品牌就一直在优胜劣汰,留下来的品牌只能从源头上减低物料成本和压榨人力成本,保持更低的价格。
这使得服装行业变成了一个比互联网还卷的行业,不仅卷成本、卷 KPI、还要卷新品开发——服装行业能将一年过出 8 个季度,每个季度既要本季销售又要新季上新,上新的每个系列都至少要有 10 个单品,每个服装人就像是个陀螺,永远不会有停下来的一刻。
入职三年合同到期后,我被公司裁员了,身体也熬垮了。据我所知,在服装能干 8-10 年的都是 " 神仙 ",我们公司有四十多岁的老师傅,收入也只有几千元。之后我打算休息一年养病,一边做 " 半全职女儿 ",一边找个服装店员的工作兼职,同时思考转行。
回过头来反思,我虽然从小就喜欢服装设计专业,但对这个专业的滤镜和光环,使我没有真正去了解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发展前景,以及了解自身能力的长板与短板、与行业的适配度,仅凭热爱选择的专业,也会在实际进入行业之后很快祛魅,并为之后悔。
我的建议是,选专业时需要结合自身家庭条件,也需要参考高考专业指导老师的意见,预先了解到每个专业实际所学内容、将来能做什么、有多少发展空间,同时联系同专业学长学姐,以他们作为参考。最后,如果实际工作后发现不适合,请及时转行,不要内耗。
找不到相关专业的工作,甚至还限制了我考公
刘小璐 |34 岁 三线城市 播音主持专业
我很后悔选了播音主持这个专业。
这个专业导致我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都只能选择那种不限制专业的,因为招播音主持专业的岗位实在是太少了,而不限专业的岗位竞争压力很大。可以这么理解,如果限专业的岗位报名人数是 100,那么不限专业的能达到 300-400,差了三倍多。
当时高考报志愿,家里给了我两个选择,一个律师,一个师范,但我一门心思的选择了播音主持,因为当时很喜欢午夜电台节目,我觉得自己以后要当个电台主播,在一天最安静的时间段,和听众分享小故事,感觉会特别治愈。
选择这个专业,一方面是兴趣,还有一方面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因为紧张,我的高考分数要比平常考试低了不少,可我又不想复读,而播音主持算半特长的艺术类专业,文化课的分要的比较低,所以走这个专业也算是让我上了一个比较好的学校。
我是 2008 年入学、2012 年本科毕业。入学时,由于我个子不高,老师说我就业面可能会有些受限,更适合少儿节目。但我当时觉得自己啥都能干,专业不对口也没事儿,毕竟,毕业后有几个从事本专业的?
毕业后,我一直找不到与播音主持相关的工作,于是凭着声音优势,我当过销售、客服,换了很多份工作,但因为都是在小企业,很不稳定,而且我也适应不了那种勾心斗角的工作氛围,家里人就劝我找一份正式一点的工作,于是我开始考公务员。
自从开始考公后,我就发现自己选错专业了,身边学汉语言文学、计算机、法律这些专业的朋友,回回都能报上名,但招播音主持的特别少。我记得特别清楚,这么多年没报上过几次名,刚毕业时赶上过烈士陵园招人,过了几年殡葬管理处招人,又过了两三年省对外宣传中心招人,但只招一个,竞争压力非常大。后来我又琢磨着考教师资格证,但等我考下证来的时候,大家也都在考,竞争压力也不小。
这些年感觉自己是一步没赶上,就步步没赶上。如果最开始就听家里人的念师范,都不用考教师资格证,没准我现在就是一名正式的老师,挣的工资也比现在多。
我觉得专业真的不能乱选,它会影响一个人以后的就业,要看看自己想做什么工作和自己的优劣势,像我再喜欢播音也没用,因为这个专业对我的就业没有多少帮助,甚至还会限制我之后的工作选择。
如果让我再重新选择一次专业,我会这样考虑,在大家预估的接下来几年的十大热门专业中,综合一下有没有自己喜欢的,如果有且分数还能够得上,就奔着这一目标使劲。如果十大热门专业里没有自己喜欢的,就不要逼着自己选,那就换个思路,哪些专业的就业面相对比较广一点儿、竞争小一点儿,列出来,然后在这些专业里选一个自己喜欢的。
以高分报考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毕业五年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可可 |31 岁 北京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毕业以后,我就没有做过和专业有关的工作。
高考我考了 640 多分,在当年全省理科学生里排 300 多名。那时还是估分报志愿,我估低了 17 分,就想着上不了第一的学校,也要上第一的专业。家里想让我报金融类的专业,但我没有兴趣,喜欢的是化学,就报了天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但是我上大一的时候,就非常确定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了。我最早对这个专业的理解有问题,以为主要是学化学相关的,没想到还要学很多物理,要做很多实验。我动手能力不好,明明就是按照步骤做的,结果能做到冒烟冒毒气,洗试管也能洗得水花四溅,学得很痛苦。
意识到自己不适合这个专业后,我做了很多实习尝试,想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但到大学要毕业的时候,我还是没想清楚。
毕业后,我就在家里安排下去了一家国企,做的工作和本专业没有关系。后来我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
当时公司活动很丰富,要写新闻报道,可以参加演讲比赛,我闲着没事,也喜欢写,就写的很认真。有一次,在公司的演讲比赛上,我的演讲被公司宣传部的领导看到了,很认可,就借调我去做微信公众号。那时候新媒体才刚开始兴起,我爱写爱琢磨,感觉天赋就激发出来了,效果做得很好。这时候我才慢慢确定,我想做内容。
工作第五年的时候,我开始做自己的视频账号,做出了一些爆款,让我更确定自己适合这个行业。到 2019 年年底的时候,我辞去了在四五线城市安稳的国企工作,来到了北京,去到真正的内容行业,一直做到了现在。
我后悔当时大学学了不适合自己的化工专业,如果当时就报了新闻传播,可能毕业以后能更早接触内容行业,积累更多经验,而不是兜兜转转了五年。当然,这都是不可预知的,我只能说自己也算幸运,发现了自己的喜好。
转行到内容行业以后,我介意过自己本科不是专业学内容相关的专业,担心比同行矮一截。今年 3 月,我对职业的发展有些迷茫,加入了一个和职业规划有关的群,有群友开导我,其实就像人里面,有的人身高 1 米 7,有的人身高 1 米 6,前者比后者高,但后者比前者更灵活一样,不要盯着别人的长处看,让我豁然开朗。没有白走的路,理工科的学习其实培养了我的思维,对我做内容,也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重来一次,要选什么专业,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当时的我,对未来,对每个专业、行业是做什么的,没有想象力。我的父母、父母的同事,都在稳定的行业里,对其他专业也不了解,哪怕那些专业告诉我了,我也很难去想象那是什么。
我对年轻人选专业的建议是,要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先了解一下每个专业、职业是干什么的,要明白你的职业,其实也代表了你的身份、生活方式,甚至是以后的经济基础,要想象一下,那些是不是你想要的。哪怕选错专业了也没关系,现在自我探索的方式也很多,可以去多尝试。一旦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那就不要轻易放弃,不要认输。
* 应受访者要求,刘小璐、Annie、丁健、饼饼、可可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