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体规模突破23万亿。近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了2021年二季度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其中,银行渠道股票+混合公募基金和非货币型基金的保有规模在前百强机构中占比均接近六成。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基金代销逐渐形成银行、券商和独立销售机构多元化格局,银行在渠道端的主力优势较为明显。与此同时,随着大众化理财时代的到来,各方纷纷降低费率,拥抱互联网,推动基金规模这块“蛋糕”持续做大。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募基金市场未来发展潜力依旧巨大,“买方服务力”将成为基金销售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银行仍占主力优势

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整个公募基金销售渠道中,银行仍然是销售主力。在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前10名机构中,银行业机构都占据了8席。

具体来看,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方面,银行的保有规模合计为3.6583万亿元,占比高达59.4%;券商保有规模合计为1.0548万亿元,占比17.13%;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保有规模合计为1.3982万亿元,占比22.7%。而从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来看,银行保有规模合计为4.1594万亿元,占比56.24%;券商保有规模为1.1125万亿元,占比提升至15.04%;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保有规模为2.0682万亿元,占比27.96%。

除银行之外,券商在基金代销格局中虽然规模仅排第三,但整体实力不容小觑。

梳理二季度基金代销机构百强榜单可知,券商机构入围数量最多,占据了51家,银行紧随其后为29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有19家入围,保险机构则为1家。

从上述数据来看,虽然银行渠道占据着“绝对优势”,但不难看出,国内公募基金代销市场已逐渐呈现出银行、券商、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等各方多元发展的格局。

中国社科院特约研究员王硕分析认为,银行代销基金规模较大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优势。一是历史悠久,存量规模大;二是银行庞大的客户规模是其他金融机构暂时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客户而言,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也是一种习惯。三是银行的客户经理可以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自然带来天然的亲近感和信任,对于中老年客户和大客户尤为关键。

他表示,虽然得益于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线上支付的普及,第三方销售公司异军突起,特别是依靠费率低、便捷化和智能投顾等吸引了一批年轻客户群体,但与银行相比,由于其在客户积累,特别是高净值客户的积累上尚存在一定短板,所以短时间来看,银行代销仍将占主流。

线上化做大市场蛋糕

“降低新基民入场门槛、积极拥抱线上化……这些互联网平台的探索经验,也成为银行、券商等传统机构可借鉴的样本”。一位金融分析人士表示,近些年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加大对线上的投入,无论是降低新基民的申购费用,还是提升服务体验。大象转身,效果显著。

今年以来,不少机构主动调低基金代销费率。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已有建设银行、微众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自今年4月开始已逐步开始对各类代销基金申购费率0费率或大幅打折,而浦发银行则从8月起将代销的1500余只基金申购费率降至1折,还同步上线近千只前端0申购费的公募基金C类份额。8月1日起,头部券商招商证券也加入队伍,“试水”基金申购费打1折。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研报认为,银行纷纷下调代销费率将重塑理财业务格局。在业内人士看来,降低费率虽然有助于做大基金代销规模,但如何提升服务能力、让投资者更好地赚到钱,才是基金代销机构持续发展的关键。申港证券分析师也表示,真正吸引客户的是服务模式的转变,从卖方服务向买方服务转型,做产品采购专家和资产配置专家。

公募基金市场尚未到“内卷”时刻

业内认为,公募基金行业已经迈入快速成长期。尤其在近两年半的时间内,公募基金规模加速增长,增加了10万亿元,增加额超过公募基金前18年的规模总量。数据显示,2021年6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23万亿元,半年增长15%。2020年全年同比增长34.70%,创历史新高。而在2018、2019年,公募基金的增速仅为12%、13%。

不过,前述金融分析人士坦言,公募基金市场尚未到“内卷”时刻,行业的规模“蛋糕”仍待做大、做好。一方面,在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中房产大约占到8成,剩余两成的金融资产中,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仍是首选,基金投资的比例相对较低。而对比国外较成熟的金融市场,我国基金行业整体规模还不大。2020年,中国公募基金规模为20万亿,约为美国基金市场的十分之一。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来看,A股要形成长牛、慢牛,有赖于权益类产品真正能够吸引长期资金进入市场。而要想让A股市场“去散户化”,并将家庭理财从短炒、赚快钱转向长期投资与养老储蓄模式转变,公募基金与银行等渠道联手既是最佳组合,也是最重要推手。(熊润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