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数据。9月CPI同比上涨0.7%,增速比8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落;环比持平,增速比8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数据表现来看,9月CPI同比、环比增速均出现下降。
“9月CPI回落主要受到了食品项价格的拖累。其中,肉禽、水产品、奶制品环比分别下降2.3%、2.5%和0.4%,降幅均较8月进一步扩大,猪肉价格下降是拖累食品项的主要因素。”中邮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大朋14日在接受《大众证券报》采访时表示道,尽管当前猪肉价格仍处于下行区间,但环比降幅正逐月收窄,整体食品分项或将迎来逐步触底的过程。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表现弱于季节性,反映了国内局部地区疫情扩散的影响。居住、医疗保健行业也小幅低于季节性。
从结构来看,9月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7%,而8月为上升0.8%,再次转负,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2个百分点,食品价格对CPI的拖累作用还在继续。9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升0.2%,8月为下降0.1%,有所改善。
同日公布的9月PPI同比上升10.7%,创有数据记录以来的新高,继2008年后再度升至10%以上,涨幅比8月上升1.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2%,涨幅比8月提升0.5个百分点,且超过了上半年PPI环比上涨1.05%的均值。
魏大朋认为,9月PPI生产资料中,采掘、原材料和加工工业分别上涨5.5%、1.9%和0.9%,受能源供应紧缺和限电限产影响,煤炭、天然气、石油、有色和水泥等价格上涨是推升PPI的主要推力。行业的供需错配短期内难以平衡,产能缺口预计在10月无法弥合,10月份PPI存在进一步上涨的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在PPI再创新高,CPI却持续回落的趋势下,PPI和CPI剪刀差达到10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剪刀差再创历史新高。
“下游价格分化严重,上游向下游成本传递仍在演绎。剪刀差的扩大与上游供需偏紧以及消费端受疫情的压制有关。预计随着生产供应的增加、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对消费的提振,PPI-CPI差值有望在四季度逐步收敛。”魏大朋进一步分析指出,“短期来看,经济滞涨的压力仍在,稳增长的政策需要持续加码。展望四季度,建议淡化周期思维。随着CPI的逐步抬升,消费领域的配置价值日益凸显,可选消费领域有望进一步获得资金的关注。”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亦指出,食品价格的持续回落,是导致价格传导不畅的主要原因。当前,国家已经部署一系列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措施,预计进一步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和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的举措将陆续出台实施。但也要看到,国际油价仍在80美元/桶以上的区间波动,煤炭等能源供给偏紧的影响可能有所持续,预计年内PPI将保持高位运行;CPI将继续受食品价格拖累,但去年基数回落以及非食品价格温和增长支撑CPI在低位震荡。(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