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次仁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的一名护边员。他的家在喜马拉雅山脉脚下,海拔4000余米,气候湿冷、雨雪不断。天刚蒙蒙亮,扎西次仁就起床准备一天所需的物资。“主食要多带一些,十几公里的山路很耗费体力,路上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情况。”说着,他把家里自制的面饼和装着热炒莲花白的保温桶放进背包。
【资料图】
今年36岁的扎西次仁,已经度过了1000多个这样的清晨。
9点半,扎西次仁收拾好行装,准时出发。路途陡峭泥泞,记者气喘吁吁、边走边停,扎西次仁已经先到达了山顶。他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虽无只言片语,却仿佛在用行动告诉我们:“嘿,加把劲儿!这才刚刚开始!”
随着海拔不断升高,缺氧的感受愈发强烈。密林中,野生动物的身影不时闪现。坚冰遍布的路段,我们滑倒、爬起,再滑倒、再爬起……
13点20分,扎西次仁背包里的热炒莲花白已成一道凉菜。啃着风干牛肉,嚼着已经僵硬的面饼,这样的午餐,似乎别有一番滋味。
巡边路上,除去身体劳累,精神上的孤独让人更加感到“时间的凝固”。通常,扎西次仁会和其他队员一起外出巡边,如遇特殊情况只有他一人时,背包里的老款手机会陪他“一起唱歌”。音乐响起,扎西次仁也跟着哼起来。“手机里的歌就几首,都是我喜欢的,不过我唱歌跑调。”他害羞地说。
休息的时候,扎西次仁席地而坐,从背包里掏出小本子,上面记录着近些天的巡边情况。“把重要的事情记在这上面,看起来一目了然。”他说。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多年如一日坚守在巡边一线时,他说:“这是我的祖国,一草一木都是我的牵挂,这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是我一生的责任和使命。”
扎西次仁在填写工作日志(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19点10分,一天的巡边工作结束,扎西次仁回到家。
整理物品时,扎西次仁说希望以后背包可以轻一点。刚说罢,他又改口,“还是重一点吧,多带一些东西有备无患。”
“到底是轻一点还是重一点?”记者问。
“嗯……还是重一点吧!”他回答道。
夜色已深,云雾渐起。明日清晨,扎西次仁又将和他的背包一起,向云端、向高处,迈出一步又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