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并购和自建医院模式,爱尔眼科规模迅速扩张,营收突破百亿,但伴随而来的还有多起医疗纷争。最近,有关回扣明细单、全员营销等爆料又将爱尔眼科推至风口浪尖。眼下,在回扣问题之外,消费者还忧心的是,有没有不该做手术的患者,因相关人员在利益驱动下,被诱骗做了不该做的高价手术或治疗。

回应称2019年已整改

近日,关于爱尔眼科经营方式、回扣明细单等内容不断被曝光。从明细来看,其中贴出了宿迁爱尔眼科“贿赂”医院医生姓名、转介人职务、联系人、金额等内容。所涉及手术日期集中在2017-2019年,回扣金额从70余元至2000余元不等,总金额为78万余元。

与回扣明细一同曝光的还有数份内部政策文件。其中,一份呈报时间为2016年4月的文件详细记录了医院病种价格及员工介绍奖励。在玉林爱尔眼科医院,角膜移植项目的收费价格为2.9万元/单眼,员工介绍奖励为600元;黄斑病变注射项目的收费价格为1.2万元/单眼,员工介绍奖励为600元等。

此外,爆料称,爱尔眼科打造了一套类似“全社会回扣系统”,包括学生到院配镜和做近视手术,班主任有回扣;居民到院被筛查出白内障,居委会街道乡镇有回扣等。

对此,1月9日晚,宿迁爱尔眼科医院发布声明称,目前网传的信息,医院于2019年已按照董事会相关要求进行了整改,严肃处理了违规员工,并撤换了管理团队。此外,现任领导班子以此为鉴,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坚持规范运营。同时强化对员工的日常教育,提升服务水平等。

1月10日,针对不规范经营行为一事,爱尔眼科相关负责人也向北京商记者发来了上述声明进行回应,就全员营销等其他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进行了追问,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

医疗纠纷频现

相比回扣明细等文件,外界更关心的还有爱尔眼科是否存在“过度医疗”。一位网友评论称,“有多少人拿了回扣不是重点,问题关键在于其中有多少不该做手术的患者,因为相关人员在利益驱动下,诱骗患者做了绝不该做的高价手术和治疗”。

治疗效果不佳引起的医疗纠纷引发多位患者爆料。早在2021年3月,爱尔眼科前员工桑林在微博发文称,由于术前主刀医生未按要求对手术方案及手术后遗症、禁忌症等进行详细沟通,自己屈光手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25。经过三年多治疗,双眼裸眼视力依然下滑至0.05,矫正视力仅0.2。

桑林自述,自己进行此次手术的意愿并不强烈,在医院领导的多次建议后,最终于2017年8月在该院做了全飞秒屈光手术。据介绍,桑林于2017年3月1日入职重庆麦格市场部。2017年,重庆爱尔麦格医院提出要完成年营收破亿的目标,各个科室都在动员自己亲属及其他社会资源做屈光手术,并且为本医院员工推出5折优惠活动。

此次曝光回扣明细的同样是一名患者,在一位熟人的介绍下,该患者2020年5月在爱尔眼科进行了白内障手术。然而术后状况不乐观,其右眼几乎完全失明。该患者认为,在爱尔眼科就诊时,医生没有仔细检查其眼底,以致延误发现及治疗视网膜脱落的时机,导致出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以及右眼几乎失明的情况。随后,这场长达一年多的医疗纠纷持续发酵。

扩张的隐患?

作为知名民营医院上市公司,爱尔眼科的战略目标之一是通过并购、新建医院快速推进医疗网络建设,打造眼健康终身服务体系。

并购和自建医院模式下,爱尔眼科近年来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张,营收也实现持续增长。2020年,爱尔眼科营收达119亿元,较2009年的6亿元增长19倍,净利也从2009年的0.9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7.2亿元。

2021年的最后一个月,爱尔眼科抛出了交易金额超5.01亿元的股权收购计划,涉及14家医院股权,交易完成后,爱尔眼科将对这14家医院实现控股。据不完全统计,爱尔眼科2021年发布公告拟收购股权的医院合计达29家。

不过,无论是武汉医生眼病诊治事件的持续发酵和爆料,还是“为冲业绩动员员工做屈光手术事件”等都对爱尔眼科的管理能力以及医疗服务能力提出考问。

北京君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医疗服务行业的上市公司,爱尔眼科需要在公益性和商业性上找到平衡点。动员旗下员工做手术、回扣等事件都反映了公司的业绩焦虑,从而进行市值管理等行为,而医疗纠纷等事件的曝光更是意味着公司内部的管理、医疗服务以及风控能力失控。

“就业内人的观察,爱尔眼科旗下医院的管理各管各的,内部未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系统,若爱尔眼科未处理好,还会遇到更大的隐患。”张文波说道。(姚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