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双降,中恒集团业绩再下滑,净利更是近乎腰斩。处方药用药量下降以及主打产品血栓通受湖北、广东等跨省联合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影响,且医疗机构与适应症受限,致使产品销售工作进展缓慢等情况是中恒集团给出的业绩下滑理由。近年来,受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政策环境调整、医保支付改革、临床重点监控目录等因素影响,中恒集团正在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业绩两连降
4月17日,中恒集团发布年度业绩报告称,中恒集团实现营业收入约31.62亿元,同比减少14%;实现净利润约3.07亿元,同比减少45.47%。
这已是中恒集团业绩二度下滑。目前中恒集团以医药制造为核心主导产业,旗下控股11家重要子企业,业务涵盖医疗防护、食品制造、医药研发、医药流通、中药材产业等领域。2020年,中恒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6.76亿元,同比下滑3.61%;实现净利5.63亿元,同比下滑24.45%。
早期的中恒集团以房地产业务起家,2006年,中恒集团确立了大力发展医药的经营思路,医药产业中的核心产品就是血栓通。自2006年开始,血栓通在中恒集团营收中的比重逐年提高,2011年之后,血栓通在中恒集团每年的营收占比一直在70%以上。2021年财报显示,中恒集团医药板块实现营收28.61亿元,占比超九成,食品板块实现营收约1.99亿元。以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为主的心脑血管领域用药仍是中恒集团医药业务的核心支柱,该板块实现营收14.71亿元,占比约46%。
针对2021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中恒集团在业绩预减公告中表示,业绩下滑主要是受主营业务影响。一方面,疫情反复,部分区域医疗机构医院住院人数减少,处方药用药量下降;药店限售退热止咳用药,公司与之相关的OTC品种限制售卖。另一方面,公司主打产品血栓通受湖北、广东等跨省联合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影响,且医疗机构与适应症受限,致使产品销售工作进展缓慢。此外,公司控股子公司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美药业”)主打产品莱美舒产品未能进入国家医保局带量采购名单,收入呈一定幅度下滑。莱美药业业绩未达并购时预期,预计2021年商誉减值在1.5亿-2.5亿元之间。
针对公司连续两年业绩下滑的原因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中恒集团,但截至发稿未接通。
转型困局
为改变对单品血栓通产品的依赖,中恒集团通过并购的模式来培育新的增长点。不过从目前来看,新业务尚未给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贡献。
2019年11月,中恒集团与莱美药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取得莱美药业大股东22.71%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最终取得实控权。中恒集团彼时计划,未来将在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与莱美药业进行深度合作,将莱美药业作为中恒集团体系内的创新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平台,有利于提升中恒集团未来盈利能力以及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地位等。然而,莱美药业本身业绩不算乐观,2019年和2020年的亏损总额接近5亿元。莱美药业也成为拖累中恒集团2021年业绩的因素之一。
重整投资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布局日化领域也是中恒集团的尝试。2020年7月,中恒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参与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的重整投资,若重整完成,公司将持有奥奇丽全资子公司田七化妆品公司不低于55%的股权,将对田七化妆品公司实现控制。中恒集团在2021年财报中称,公司加快开拓日化行业,依托“田七”系列产品进军日化市场,实现产业链延伸,逐步形成田七品牌口腔护理、家居洗化两大核心产品系列等。
不过,在一众药企里面,中恒集团对日化领域的布局不算太早。在牙膏市场,目前已有云南白药、片仔癀、哈药集团等企业布局,其中片仔癀在2012年进入牙膏市场。曾深陷债务风波并逐步停产的广西奥奇丽股份有限公司能为中恒集团的日化布局带来多大的助力仍是未知。
在医药行业投资分析人士李顼看来,国家药品带量采购未来将延伸到中成药和生物类似药,集采品种量增价跌趋势明显。中恒集团核心产品血栓通在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政策环境调整、医保支付改革下,增长有限。依靠短平快的优势,并购可以迅速丰富业务线,但收购是否具有协同以及后续的整合能力都考验着上市公司。(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