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江苏省2023年度公务员考试报名正式拉开大幕,本次江苏省考招录9272人,同比增加13.64%,相信不少考生已经在仔细研究职位表,选择心仪的报考岗位。根据去年的报名数据,2022年度江苏省公务员考试报名总数超过45万人,全省平均报录比为55∶1,竞争最激烈的岗位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739∶1。
与“考公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考培训市场却经历着刺骨寒风。近期,公考培训行业龙头企业、被誉为“公考培训第一股”的中公教育被曝出大量拖欠学员退费,甚至有部分学员在经历多次拖欠后被告知“分期退费”。目前,全国多地出现针对中公的维权事件,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中公教育的投诉已超过3万条,甚至一周之内冲上投诉飙升榜榜首。这也是继此前拖欠员工工资风波后,中公教育又一次陷入信任危机。
深陷泥潭的公考培训行业
“我觉得公务员是一个比较有成就感的职业,能够为更多的人做事”“我主要看重公务员的稳定”“身边人都考公,那我也考一个吧”……虽然理由各有不同,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和打工人走上了漫漫考公路。11月3日18时,2023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正式截止,数据显示,今年报名总人数突破250万,同比增长25%,再创国考报名新高度。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朱飞认为,不断攀升的公考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公务员职位本身吸引力就较高,相对稳定和体面;另一方面,当前市场主体的未来经济预期普遍保守,就业市场人才需求锐减,人们的择业观念也会趋向保守。
面对日益白热化的竞争,公考培训成了大部分考生的必然选择,虽然参培已经不能带来巨大优势,但不参培的劣势显而易见。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的“国税系统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改革与完善路径研究”显示,国税系统2015-2017年最新入职的公务员中,参加过各种笔试、面试考前培训的比例高达80%。南通考生崔奕告诉记者:“刚开始准备公考时,我什么都不懂,做了一套行测题才40分,后来报班听课才慢慢搭建起复习框架。”崔奕还表示,虽然后期提高还是要靠自己,但是前期报班打下的基础对他还是至关重要的,至少找到了努力方向。
面对公务员报考潮持续火热和参培需求旺盛的有利市场条件,公考培训行业却深陷泥潭。中公教育上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营收22.26亿元,同比下滑了54.15%;净亏损为8.91亿元,同比扩大816.95%。中公的老对手华图教育上半年营收仅为4357.35万元,同比下降22.28%。而另一家主打线上产品的公考机构粉笔科技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半年报显示其营收为14.51亿元,同比下滑23.02%;净亏损3.92亿元,同比收窄58.56%。而在最新的三季度报中,公告显示中公教育亏损略减至8.23亿元,主要通过减少人工费用、缩减研发人员和降低员工绩效等方式节省费用。除了三巨头之外,更多的中小公考培训机构也在苦苦挣扎,今年以来便发生了导氮跑路、格然关门、小麦易主等事件。
“不过包退”协议引发维权潮
2018年5月,中公教育作价185亿元,借壳亚夏汽车上市A股,成为“公考第一股”,此后狂飙突进,以2000多亿的市值,位居中国教育类上市公司之首。但在进入2021年后,中公教育股价急转直下,从2020年11月最高位43.58元,跌至2022年11月7号的5.03元,下跌幅度近90%!四年时间中公股价又返回起点,市值也缩水至300亿元,不少股民亏得血本无归,引发了深交所两次下函询问,并在去年12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在股价不断沉沦的同时,中公教育内部问题也日益突出。“8月的工资拖到10月才发,还欠了半个月工资不发,并且还分不同岗位发放工资。”江苏中公教育离职员工董士柯告诉记者,意识到公司现金流可能出现问题后,他在收到部分补发工资后便办理了离职。从9月底开始,中公教育欠薪的话题便不断发酵。在上海中公教育负责招生工作的房俞也向记者大倒苦水:“报名人数越来越少,我这几个月的流水几乎腰斩,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公司运营必然更加困难,我的工资也有所拖欠。”房俞还表示,他对公司没什么信心了,但是不希望中公破产,他买的新房这个月开始扣房贷,还有小孩要养,需要这份工作养家糊口。
10月底,来自学员的退费压力,又给了中公教育一记重击。随着2022年考公结果尘埃落定,大量报了中公“不过包退”协议班的考生开始发起退费,却惊讶地发现退费过程无比艰难,交钱时无比热情的中公销售甚至玩起了“失踪”。“8月26号报班老师帮我办理了退费手续,并告知我按合同约定45个工作日后到账,但老老实实等到最后一天也没有到账,反而说要排期,称12月中下旬应该能到账,此后再发微信,退款负责人便不予回复。”苏州学员房岩告诉记者。日前,陕西不少学员在等到排期日后,又被告知“资金困难,只能‘分期退款’”,引发一波维权潮。
有分析人士指出,去年的中公像是在三个“鸡蛋”上跳舞,在股民、学员和员工之间来回折腾,拆东墙补西墙,而今年这个笨拙的“舞者”已经把三个“鸡蛋”全踩碎了。面对维权的学员,中公教育副总裁孙维表示,承诺会退还每一笔钱,但是无法像以前那样及时全额退款,已在积极筹措资金。但面临学员“怎么保证分期退款能够持续执行”的质疑时,孙维只能沉默不语。
教育与资本的左右互搏
“教育求稳,资本求快,在中公借壳上市的那一刻,它就不再是一家教培机构,而是蜕变成了金融工具。”江苏某公考机构高管叶澄告诉记者。然而中公教育金融化或许更早,该公司的快速崛起,便是靠主打“不过包退”的协议班。协议班理论上是个完美的金融产品,以面试协议班为例,3∶1的录取概率并不低,还能无偿占用一年左右的资金使用权,为企业扩张提供了稳定支持。但是疫情的冲击导致部分考试延期,打乱了资金运转周期,并且中公总体退费率也从44.14%攀升至65.81%,叠加报班人数下降,资金流便会立刻紧张起来。
在多位公考培训从业人士看来,中公教育推出的“协议班”堪称业内天才发明,可以最大限度地锁定考生,但是也将整个市场推向了极致内卷。叶澄告诉记者:“中公把协议班做成了行业标杆,如果我们不跟进,那么就会流失很多学员,但是我们的体量很难与中公抗衡,一旦退费率过高就会出现严重亏损。”穆松公考创始人穆松则认为,协议班还会催生出“懒汉”,学员有了退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下降,随着而来的是退款率增高。
“‘协议班’做到最后,只顾规模,不顾利润,在资本的催动下,行业不可避免地陷入过度竞争状态。”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公考培训行业如果想有序发展,应尝试组建行业协会,规范市场规则。老吴公考创始人吴红民认为,现在整个行业都非常急功近利,都在想短时间抢占市场、扩大规模、融资上市,在资本诱惑下近乎疯狂,真正受损的是学员和那些认真搞培训的机构。
此外,随着参培率的不断升高,公务员招考过程中开始出现反套路、反培训的倾向,每年都会创造性地出现新题型。多次参加公考的扬州考生程浩对此深有体会:“仅申论而言,我去年跟着粉笔认真学习了很久,结果分数远远不如裸考,身边不少同学都出现这种情况,真不知道报班的意义在哪里。”这一趋势或将使得更多学生不再考虑参培,对于培训机构是个不小的新挑战。
不过对于当下的中公教育,已经没有时间思考未来方向了,度过眼下的困难更重要。中公内部人士透露,听说公司计划融资10个亿,如果顺利的话12月就能到账。但是即便融资顺利,也只是“击鼓传花”游戏的继续,在口碑持续崩坏的情况下,中公教育的危机短期内难以解除。同时,中公教育内部也不断出现异见声音,日前网传的一篇名为《来自一名中公教育员工的反思》的文章中,认为资本的介入使得中公偏离了发展方向,并将矛头直指公司高层,要求在渡过难关后,对相关人员进行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