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是“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重要任务之一。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自去年以来截至今年3月3日,资本市场股权融资规模超过1.9万亿元(包括A股IPO融资5224.56亿元、再融资1.37万亿元和新三板股票融资超398.04亿元),公司债发行规模3.82万亿元,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模超5.72万亿元。

市场人士认为,自去年以来,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规模维持增长态势,为直接融资提供强大动力,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直接融资规模显著提升

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我国直接融资规模显著提升。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末,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规模存量达到8.35万亿元,同比增长12.53%,企业债券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27.8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0%。总体上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规模维持增长态势,为直接融资提供强大动力。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全年证券行业通过股票IPO、再融资募集资金规模同比大幅增加,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显著成效。未来,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推进,企业直接融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证券日报》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今年3月3日,自去年以来,463家公司登陆A股,合计IPO募资5224.56亿元。再融资方面,A股增发募资规模达9627.17亿元,配股募资规模达661亿元,优先股募资为187.35亿元,可转债募资规模为3198.98亿元,综合来看,再融资规模达1.37万亿元。

从新三板来看,记者据全国股转中心数据统计,自去年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股票发行规模合计398.04亿元,其中公开发行规模为126.94亿元。公司债方面,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3月3日,自去年以来,公司债累计发行4217只,合计发行规模3.82万亿元。

三方面发力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去年12月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文中,阐述了“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六大重点任务:即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拓宽直接融资入口;健全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增强直接融资包容性;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夯实直接融资发展基石;深入推进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加快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突出创新资本战略作用;大力推动长期资金入市,充沛直接融资源头活水。

明明认为,提升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可从三方面进一步挖掘,一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切实办好科创板和创业板、深化新三板改革、稳步开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和业务创新试点、规范发展场外市场等,让各类企业都能够享受直接融资的便利;二是鼓励债券市场创新发展,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债券市场是筹措中长期资金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渠道。未来可以在资产证券化产品创新、推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等方面进一步发力。三是鼓励长期资金入市。长期资金对于提高企业融资可持续性以及资本市场稳定性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要加快构建对长期资金有吸引力的市场环境。

陈雳认为,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要服务好实体经济,就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使得更多资源向国家战略产业、科技产业、新兴产业集中,最终实现产融结合,实现资本市场推动实体经济、推动创新企业的发展。

其实,从IPO融资规模可以看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显著增长。

记者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3月3日,自去年以来,科创板和注册制下创业板IPO募资合计3226.29亿元,占同期A股IPO募资金额比例为61.75%。

“在畅通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监管层更注重资金向科创企业‘引流’。”陈雳表示,加大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有利于我国国产替代产业的加速,做到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才能预防被“卡脖子”;同时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加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也是提升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推动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吴晓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