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国新办举行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发布会。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刘群峰表示,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既需要重大政策的引领,也需要重大工程项目的支撑。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对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的投入会比“十三五”翻一番。

在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透露,“十四五”期间的中医药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基建方面,刘群峰介绍,“十四五”将建设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名医堂工程、县级中医医院建设等有关重大工程,还有国家中医药博物馆等重大单体项目。

“以能力提升为重点的中医药重大工程项目也是重点。”刘群峰表示,主要包括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医优势专科、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中医康复服务能力提升、中西医结合临床协作能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歧黄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中医药海外弘扬工程等。

国务院在今年1月22日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就明确,要实施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重大工程,涵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等多个方面。十九届五中全会同样提出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都提及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这些部署在发布会中都有了清晰具体的推进方向。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表示,在区域医疗中心方面,将把更多的高水平中医医院引导到患者流出比较多、优质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建设以中医为特色的区域医疗中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加快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区域的均衡布局。

此外,中医药管理局还将促进省域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把省级优质资源扩容和下沉到地市一级。在现有的地市级中医医院当中选择一批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做优做强中医优势专科,使更多群众在省域内就能够就近享有便利和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对此,医药专家赵衡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优质中医资源下沉是发展重点,而核心是人才的培养。现在基层中医人才匮乏,主要是如何建立培养体系和人才梯队,并提高基层的收入水平,吸引和推动中医人才进入基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85%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了中医科,多数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98.3%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1%的乡镇卫生院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司长蒋健介绍说,将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在中医馆提供中医治未病、医疗和康复服务,推广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和适宜技术,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优质度。

此外,中医药管理局在早前实施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推动3万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并实施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截至2020年12月底,平台共接入中医馆1.47万家,平台注册医生3.88万人,累计接诊病人1379万人次。(陶凤 阮航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