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职场、高负荷运转的家庭,甚至无时无刻充斥着“未读消息”的线上交流正在成为当下人群的焦虑源泉,“我太难了”“令人头秃”“挺秃然的”成为一些都市年轻白领交流时的口头禅,不少人在现实中真切感受到发际线“一退再退”的焦虑。“如何拯救发际线”,成为不少职场“打工人”的苦恼。

导致年轻人“头秃”的原因是什么?在五花八门的防脱发、植发手段中,哪些是正确途径,哪些则是在交“智商税”?中新社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相关专家,对年轻人关注的“发量”问题进行解读。

正常成年人每天都有一定的头发脱落,还有同等数量的头发生长,基本处于动态平衡。专家认为,每天掉头发在50-100根以内,属于正常生理脱发数量。如果每天脱发数量大于100根甚至是200根以上,则属于异常。

“首先要科学认识‘发量’问题。脱发主要是指头发异常脱落,如果发量维持恒定,无减少,则是正常状态。如果头皮整体发量减少,或部分区域发量减少,也就是头发稀疏了,即使每天头发脱落数量不多,也是异常的。如果短时间脱发数量激增,或者头皮部分区域头发变得稀疏了,或者发际线变得越来越高,这都不正常。”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淑霞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面临的工作和家庭压力都很大,生活作息不健康,导致“焦虑到头秃”的现象增多。

据她介绍,脱发常见病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雄激素性秃发,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男性较常见;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产生的脱发;内分泌异常产生的脱发,最常见的是甲状腺功能异常,比如亢进或减退都可引起脱发增加;营养不良引起的脱发增加,常见的是偏食、节食、吸收障碍性疾病、消耗性疾病等。

此外,还有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脱发和因药物因素导致脱发,例如一些降压药、降脂药、抗抑郁药等,均可导致脱发数量增加。多种系统性疾病或皮肤病也可导致脱发增多或出现秃发斑。

另一方面,备受职场男女关注的雄激素性秃发(旧称脂溢性脱发)在男女间的表现也有一些差异。杨淑霞表示,女性发际线一般不会后退,但头顶的头发会逐渐变稀,并且变稀范围会比男性大很多,包括头顶、双耳上方,甚至枕部(即枕头可以接触的位置)都会不同程度上日渐稀疏。但男性大多都是从发际线后移开始,同时或随后出现头顶部稀疏,甚至最后头顶可以完全秃掉,而枕部的发量还能基本保持。

在现实中,一部分人在有脱发症状之后,会想求助于各类标榜“生发”“养发”的商业机构,希望能找回昔日的发量。记者在一些生活类App上看到,某知名连锁养发馆推出的“玫瑰精油养发”团购的单次价格在250元(人民币,下同)左右,“鲟鱼子养发”更是团购单次价格超过500元。此外,还有诸如头皮卸妆、头皮深层清洁、头皮补水等五花八门的头部项目。

但这些护发、养发机构是否能像消费者期盼的那样,确保头皮健康和头发茂密柔顺呢?

杨淑霞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头皮放松和按摩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能够令消费者感到心情愉悦和舒适。但养发生发馆毕竟不是医疗机构,不能正确区分各种脱发性疾病,更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脱发问题,建议消费者保持一定的理性,消费时不要头脑过热,尤其要警惕交“智商税”的一些项目。

另外,市场上还出现一些号称可以“生发”的产品,如生姜洗发水、无硅油洗发水、各种电子生发仪等。杨淑霞表示,此类产品的功效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而言对生发没有直接治疗作用,仅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脱发疾病的辅助治疗。

“与其盲目追求这些外在因素或补救手段,不如尽量避免那些可能会加重雄激素性秃发的有害因素,来延迟脱发的到来和减缓其进展更为实际,例如避免压力过大、摄取过多高热量食物、大量吸烟和过度肥胖等。”杨淑霞说,如果出现脱发问题,建议先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

(余湛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