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在近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键软件成为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的题中之义。

这令长期调研、关注工业软件发展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颇感振奋。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如果没有工业软件,制造的生产、管理、营销过程很难数字化,制造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又如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钱锋说。

工业软件如何自主可控,如何让更多的国产软件在行业应用中迭代提升、超越?近日,多位专家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言献策。

关键核心技术需锻造一副“硬身板”

“目前,中国制造业规模占全球近30%,但国产工业软件的市场份额不足6%。如果过度依赖国外工业软件,不仅意味着制造业核心技术被‘卡脖子’,而且产业活动只能沿着国外的知识体系、技术路线、设计思想和管理经验进行,会导致我国制造业被锁定在产业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工业软件对于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钱锋一语道破。

“如果工业软件核心技术无法自主可控,极有可能会导致丧失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权。”钱锋表示,工业软件是智能制造的“核芯”,是不能受制于人的关键核心技术。但他在调研中发现,我国工业软件的关键技术还存在“肌无力”。

“例如,部分工业软件的核心算法尚未完全掌握。此外,我国工业软件产品大多集中在办公自动化、客户关系管理等低门槛的业务应用领域,而国外产品在研发设计、数字孪生、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制造装备(过程)控制优化、企业资源计划调度、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主流工业软件市场上占据主导,稳定性与可靠性均强于国内产品。”

钱锋建议,要加快建立工业软件核心技术体系,制定工业软件集成、评测标准,工业云、工业大数据标准体系,并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聚集优势创新力量,突破产品(工程)设计、数字孪生、优化控制、计划调度等工业软件关键技术,推动中高端工业软件与智能系统研发。

建议打造产业生态圈,在行业应用中“小步快跑”

市场成熟度低,产品化能力弱,是制约我国工业软件发展的又一软肋。钱锋表示,我国工业软件与工业应用需求结合不紧密,“国产工业软件多为标准化通用型产品,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工业应用场景需求。同时,国产工业软件虽然价格较低,但性能与国外产品有差距,与其他厂商软件的兼容性较差,市场对国内产品的信心和认可程度总体偏弱。”

钱锋的分析与航空工业沈飞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克明的想法不谋而合。李克明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年来,一批软件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始打造国产商业化工业仿真软件,整逐步显现出产业聚集的态势,也涌现出了一些代表性的企业和产品。但是工业仿真软件自主研发企业在规模、市场占有率方面都非常弱小。

李克明建议,“可尝试给软件开发企业降免税,鼓励软件企业研发的首批软件给行业企业试用,后者要反馈试用情况,便于软件企业收集数据、优化迭代。也可以尝试成立应用企业牵头的国产仿真软件合作攻关平台,采取市场化运营,主管机构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吸纳一批自主研发工业仿真软件企业加入平台,加快推动产业化应用。”另外,他建议共性基础软件可由国家立项,给予‘揭榜挂帅’的企业以补助。此外,还可支持有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投资并购等。

钱锋则建议可以推动工业软件企业与行业龙头企业结合,共同开发工业软件,打造双方技术交流与需求对接平台,加快发展专用工业软件与解决方案。“同时,要完善软件价值评估体系,制定并推广软件价值评估规范,开发软件定价工具,并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

(金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