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变化团队研究员朱立平等人基于10余年野外调查工作,首次获取了青藏高原2009年至2019年期间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研究人员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大部分处于非淡水状态,营养化程度低,盐度总体呈南低北高,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呈南高北低。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通报》。

青藏高原湖泊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湖泊的多种水质参数受水剖面能量分布、水汽能量交换,以及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对区域气候和环境变化有敏感响应。然而,由于缺乏湖泊水质参数实测数据,严重制约了人们对青藏高原湖泊时空变化的深入认识。

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获取的实测水质参数涉及124个封闭湖泊,总面积为24570平方公里,占青藏高原湖泊总面积的53%。通过对水温、盐度、pH值、叶绿素a、蓝绿藻、溶解氧、荧光溶解有机质、浊度和透明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青藏高原淡水湖、盐湖皆有分布,湖泊盐度总体南低北高,大多数湖泊表现出碱性特征,浮游植物和溶解性有机质较少,浊度低、透明度高。而且,湖泊水温随季节波动,并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湖水透明度随湖泊面积增加而加深。

论文通讯作者朱立平表示,该研究首次提供了青藏高原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为湖泊水环境参数的尺度变换和时空变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的关系。(韩扬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