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零跑汽车刚过完7岁生日。

2015年冬天,“创业达人”朱江明再次出发,入局了造车行业。7年过去,零跑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有了一席之地,今年,零跑年度交付量有望突破11万辆,成为了众多家庭的选择。

2557天,既是零跑陪伴“零居们”的7年;也是朱江明厚积薄发、勇攀高峰的7年。


(相关资料图)

“7年磨一剑,汽车确实是一个长跑。只有真的热爱,才会促成。”本期《即兴对话》,让我们一起走进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朱江明,回顾7年间零跑的赛跑、长跑和领跑。

01

坚持全域自研

零跑选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在杭州的零芯大厦,流传着一个“偶遇朱总时刻表”,据零跑员工说,有时中午1点左右去便利店,会偶遇买泡面的朱江明。对此他本人笑着回应:”确实是,我加班会去买个方便面吃。“

一直以来,朱江明给人的印象是一个有些不善言辞的“技术狂人”,他形容自己是写代码、做技术的理工男,经常会陷在产品里出不来。

在朱江明看来,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证明,用市场换技术不能带来核心竞争力,只有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坚持创新,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也正因如此,从创立之初,零跑就坚定地走上了“全域自研”这条难走的路,坚持“软件+硬件”的全域自研,围绕智能动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进行持续研发和技术创新,实现了更快更好地产品迭代。

“全域自研的好处是实打实的,零跑OTA收获了众多用户好评,我们今年C11就已经做了4次的OTA,最新一次更新了数十项新功能。每辆零跑汽车里的控制器,全部是我们自研自造,所以我们可以对每一个控制器进行升级。”

在朱江明看来,这就是全域自研的优势,比起其他车企来说,零跑未来可以OTA的东西只会越来越丰富,“所谓全域资源的整合功能就是,都可以做改变,有无限可能。我很自信地说,在OTA方面我们可以领跑所有的厂家。”

之所以要坚持选择这条难走的路,是因为朱江明认为“全域自研”是一条正确且必要的路。他认为,整车的智能驾驶,处于大家都在做,但是都没有完全被认可,智能化正处在一个爆发的前夜,大家都在积蓄能量。但当智能化真正来临的那一天,零跑也许也还是能领跑。“我们还是会去承诺原来的诺言,我还是非常信任,零跑有那个实力去超越。”

02

世间再无新势力

零跑要做用户的代工厂

从2015年零跑成立到如今,汽车行业也瞬息万变,朱江明坦言,现在新势力、老势力已经混在一起,不存在新势力之说了,未来还是看中国车企和国外车企这两大阵营,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赛跑当中的一个格局。

如何在这场赛跑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朱江明的答案是:真正为用户思考。

“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步伐比大家想象的要更快,我觉得从现在的进度看,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一定会超过80%。那在这里面的玩家,谁能够做得更好?我想就是你的产品和市场的契合度。”朱江明判断,从前期的亚菱型结构,到全民都需要用电动车的时候,未来主流市场需求还是会集中在15—30万车型区间。

所以零跑的目标始终是让用户买到物超所值的产品,朱江明解释,这不是打性价比,而是希望把大部分产品Logo带来的溢价和附加成本去掉,能让用户真正买到中国产的自研自造、物超所值的产品,因此,零跑在7周年之际,提出了新的口号——“要做用户的代工厂”。

对自己的产品,朱江明信心满满,他认为,做用户的代工厂不是说要做低端的产品,而是让用户用更低的价格买到能与BBA产品配置媲美的产品。比如说现在热销的零跑C11(参数丨图片)、C01,功能、性能各个方面都不会比BBA差,但可能只有它的三分之一的价格。

“零跑从我到整个公司的氛围,再到我们的用户,可能都偏内敛务实一点的。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就是做让用户真正觉得好用的产品。我可能有60%以上的精力都放在了产品上。”

就像各家车企都在电动化的路上争先恐后时,朱江明又牵起了增程版的“手”,他举了一个例子来回应那些质疑的声音:比如有些在一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他们暂时还没有住房,需要到公共充电桩去充电,那还是会不方便;可能他们过年要开车回老家,那纯电可能对他这一趟长途来说,续航又差了那么一点点,那我们还是需要一个过渡产品,满足很大一部分的市场需求。

掌握自己的节奏,永远站在用户这边,是零跑在这场赛跑和长跑中跑出好成绩的关键。

03

创业路上唯有坚持

才有成为领跑者的可能

2015年朱江明在旅游途中,跟朋友看到了一款电动车,他来回坐,四处去体验,隐约觉得有市场。那年的圣诞节前夕,他创立了零跑。“名字跟朋友吃饭时,他帮我取的,零跑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我们从零开始造车;第二个就是电动车代表了零排放。”

回忆起一路走来,朱江明坦言,有巨大的压力。尽管他是一个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连续创业达人”,但在零跑之前,他也是一个汽车的门外汉。“做汽车不难,难的是能走出来。全球就那么几家。支撑我走下来的,就是热爱。研发一款产品,研究一个技术,我都有非常大的热情和无限的兴趣,所以才会促成。”

但这条路从来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零跑创立之初,也频频踩坑,要在这样一个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朱江明很爽快地承认:造车比自己想象中难很多,也有过怀疑自己的时候。但值得高兴的是,走到今天,零跑还是在这个产业里面有一席之地。

(图:零跑金华工厂)

“当走到跟前的时候,自然有可以往前走的一步,只要你坚持,我认为所有的创业都一样。”下一个7年,朱江明和零跑的步伐会走得更坚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