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必须面对中国客户的考问”。

4月20日,针对上海车展上演的刹车失灵闹剧,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公号一针见血。而在这之前的24小时里,舆论几番沸腾。

特斯拉看起来并无意反思。“我们没有办法妥协,这是新产品发展必经的过程。”而维权车主也不甘示弱,“方式会变,维权不会变”。“特斯拉决不妥协,我们也决不妥协。”

全部问题都归咎为新产品的过程,遇事不顾一切摘干净了自己。反向推理,用户如果知道特斯拉的车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她会买吗?糟糕的危机处理,打击了自己的品牌形象,败坏了消费者的好感。上海车展维权事件发生当晚,特斯拉股价下跌3.4%,千亿市值蒸发。

互联网时代,企业公关危机堪称分秒必争。但偏偏是特斯拉,屡次在危机公关面前成为慢性自杀的反面教材。几次回应,都像是往本就沸腾的舆论里火上浇油,真正关于质量的问题却始终见不到一丝回应。

躲过了“3·15”的特斯拉,依然负面缠身。质量缺陷,态度傲慢,扯皮甩锅,在与中国消费者打交道的这些年,笼罩在特斯拉身上的光环从有梦敢梦的少年感变成了东拉西扯死不认账的油腻。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飘了。最开始,人们将特斯拉形容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在资本市场上,即便始终不乏看空的声音,但特斯拉依旧是投资者眼中的“信仰股”,于是市场炒起了特斯拉的股价,也炒起了泡沫。

越骂越买,这使特斯拉陷入“皇帝女儿不愁嫁”的舒适环境中。进入中国市场的七年里,特斯拉一路狂奔,质量问题始终如影随形,但订单依旧节节攀升。

三天两头的失控,铺天盖地的割韭菜质疑,时不时传出的问题零件,还有层出不穷的维权闹剧……在按时交付订单与质量标准之间,特斯拉选择了前者,这种“偏见”渐渐改变了消费者心中特斯拉的形象。昔日的粉丝会转成路人,普通的路人也有可能成了黑粉。

市场不会永远“宠着”特斯拉。很久以前,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有种说法,世界上有两种新能源汽车,一种叫作特斯拉,另一种是其他汽车。很久以后,世界上也有两种新能源汽车,被抛弃的特斯拉,被青睐的其他汽车。

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风起云涌。蔚来获驰援,理想、小鹏相继赴美上市,威马融资100亿拟登陆科创板,2020年造车新势力头部“四小龙”的赶超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传统车企、互联网企业甚至是智能手机企业,凭实力说话,凭本事生存,“皇帝的女儿”越来越多。

前有狼,后有虎。面对中国市场这块必争之地,没人知道,究竟是谁给了特斯拉不妥协的勇气,在安全、质量问题面前,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选择推卸责任,将车主安全置于险境。这样下去,傲慢的特斯拉,究竟还能不能靠着抢占先机的老本守住自己所谓的护城河,就得另说了。(杨月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