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 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对保障外卖送餐员正当权益提出全方位要求。其中要求,不得将“最严算法”作为考核要求,通过“算法取中”等方式,合理确定订单数量、准时率、在线率等考核要素,适当放宽配送时限。(见7月27日《北京青年报》)

几天前,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平台企业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应承担相应责任。而上述意见的出台又针对网络餐饮平台提出多种要求,可谓为外卖送餐员量身制定了权益保护“铠甲”。其中禁用“最严算法”、提出“算法取中”等内容,更切中了当下痛点,有望更好地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外卖用户规模已接近5亿人,外卖市场总体规模达到8000多亿元,外卖送餐员有上千万之多。平台对外卖送餐员的考核管理主要依据算法规则,比如对配送时限等做出明确要求。外卖送餐员只有多送、快送,拿到的配送费才越多,才能不被罚款。

此前,有人形容外卖送餐员被“困在系统里”,其实就是“困在算法里”。由于平台采取的“最严算法”,外卖送餐员疲于奔命,有时难免冒着安全风险、违法风险上路。不久前,北京某处长体验送外卖,12小时仅赚41元,感慨算法技术对外卖送餐员影响严重。

为了准时送达、避免被罚款,一些外卖送餐员采取逆行、斜穿马路、闯红灯等冒险甚至违法行为,结果有的在交通事故中受伤甚至死亡,有的被罚款,这些事故也对公共安全、交通秩序构成了不小的威胁。这些都说明算法有不够合理和人性化的地方。

眼下,在舆论等压力下,一些外卖平台对其算法进行了一定优化,比如放宽配送时限等,但能否带来真正的改变,还有待观察。

此次出台上述意见明确提出禁用“最严算法”,既是对平台利己算法的纠偏,也是对外卖送餐员权益的保护。当平台改用“算法取中”等方式确定考核要素,一则,外卖送餐员不用再通过接近极端的劳动时长和劳动量增加收入;二则,不用再通过冒险、违法行为赶时间,安全更有保障。此外,城市交通事故也有望随之减少。

当然,怎样界定“算法取中”,如何促使平台采用这种算法,还需要更具体、细化的标准和措施。从理论上来说,“算法取中”既要考虑平台利益、用户利益,也要考虑外卖送餐员的权益,使算法更趋公平公正。“取中”说来容易,真正做起来,让各方都满意,并不容易。

帮外卖送餐员摆脱算法的束缚,除了完善算法规则,还应确保外卖送餐员的意见建议或者工会组织的意见建议充分体现在“算法取中”里,通过专家评估、行业指导、监督检查等方式倒逼平台算法合理化。另外,现有劳动法律法规缺少对算法等新技术、新手段侵害劳动者权益进行约束的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如此,算法才能更有章法。(冯海宁)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