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管员“拎摔”卖菜老人的风波还没过去多久,南通再次重蹈覆辙,因为“黑衣人”围抢老人甘蔗而被骂上热搜。
12月6日晚,一段视频在网络上疯传:十几名身着统一制服的人员一哄而上,被围住的老人势单力薄。甘蔗抢完,“黑衣人”散去,只剩老人痛哭的回响和“静通市容”的字样形成鲜明的讽刺。
当晚,通报火速赶到,却不想第二次引爆舆论。通报里说,身着保安制服的为三星镇购买服务的第三方市容公司人员,按合同承担市容管理相关工作。
“临时工”换了个马甲,摇身一变成了“第三方”。以外包的名义,最终扛下了暴力执法这口锅。
一个第三方撤走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第三方“补位”。舆论从愤怒变为冷笑:第三方那么多,还要相关部门干什么。比起通报里字正腔圆的“依照规定进行问责”,人们更想知道的是,执法权力就是这样随随便便外包的吗?
官方反应也很快。一夜过后,第二则通报及时赶到:区纪委介入调查,对三星镇负有管理职责的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城管中队负责人、城管片区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
通报接二连三,执法部门的公信力却没那么好挽回。过去这些年,城管暴力执法屡见不鲜。今有南通“黑衣人”围抢老人甘蔗,前有桐乡市容巡查人员放狠话,不少令人匪夷所思的暴力执法,最终指向了同一个群体:第三方外包人员。
“第三方公司现场处置简单粗暴”。“编外执法人员”飞扬跋扈,干起活来官威十足,没有半点服务百姓的样子。问题不怕问,问就是出在外包人员身上。
背锅的总是第三方,但问题的核心却不在第三方。基层部门外包执法权力,是“知法犯法”还是故意懒政,需要深追到底。什么能外包,什么不能外包,是购买服务必须理清的红线。
即便外包的是真正的服务,也不是就此就能做甩手掌柜,高枕无忧。第三方人员怎么监管,业务能力如何,权责怎样划分,边界又在何处,都是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毕竟服务可以外包,责任却不能外包。
“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这是底层逻辑,也是行为准则。一纸外包协议解决不了问题,该负责的人更不能全身而退。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事多活杂,矛盾在所难免,所以才最忌简单粗暴,更需下细功夫。这是执法队伍建设的问题,也是城市治理的题中之义。归根结底,城市管理屡现暴力执法,第三方不能再当万能背锅侠了。(杨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