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下午,上海地铁15号线祁安路站一名老年女乘客下车时被屏蔽门夹住,工作人员急速上前,试图帮助脱困,后经送医抢救,该乘客仍不幸身亡。
事故具体原因有关部门已介入,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运营方对该乘客的不幸离世深感痛惜,将全力配合调查工作,并做好家属安抚及后续相关事宜。
悲剧令人痛心,也很意外。现实中,乘客上下地铁被夹,并不罕见,这起悲剧再次提醒,乘车安全问题不可小视。
2020年9月2日上午,南京地铁3号线列车上,一名乘客手臂被车门夹住。但是列车继续开行,一旁乘客按下紧急按钮,让列车停了下来。对此,有乘客提出疑问:地铁车门的防夹功能失灵了吗?2014年11月6日晚,在北京地铁5号线惠新西街南口站,一名女乘客被夹在闭合的安全门和车门中。随后地铁开动,乘客被挤后跌落站台,经送医抢救无效身亡。
可见,上下地铁是有风险的。通常,地铁的屏蔽门跟车门之间是有一条空隙的,这个空隙在轨道交通行业叫做限界,因为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摆动,防止车辆与隧道内的设备等发生干涉,需要一个限界。如果间隙较大的话,容易发生乘客被卡等情形,因此也被称为“致命空隙”。这是乘客上下车要注意的地方。
后来,为了防止乘客被夹,地铁修建时这个空隙被压缩,或者在屏蔽门下方装有防夹板,但还是不能排除极端状况的出现。因为这个防夹板只是堵住屏蔽门与车体之间的空隙,并不能防止乘客被屏蔽门或车厢门夹住。如果头发或衣服之类被夹,阻力较小时,车门并不能自动感应弹开。
地铁安全的保障,就是防夹机制不能失灵,要靠科技装置防范,也要靠人。一方面是地铁的管理与责任心要到位,维持良好的设备状况,防止防夹功能失灵,同时维持良好的乘车秩序。有网友提出,一些地铁的车门关的速度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这个从设备上能不能改进?再就是遇到乘客被夹,如何在第一时间科学施救,避免延误或意外发生,也需要措施来保障。二是乘客要文明乘车,不能“冲”车门。据地铁方面表示,无论哪一种车门防夹功能,都是要夹到乘客才起作用,车门关闭时压力相当于15公斤的力,如果车门夹到头部或手还是会比较痛的。
上海地铁官方曾提醒,以下三种情况容易造成车门“夹人夹物”:强行上下车:容易导致人员、衣服、随身行李等被夹车门。倚靠车门:紧贴车门的衣服会随着车门被带入到车体内,造成车门故障。超过界限:乘客站立在车门附近,如果身体躯干或随身物品仍有部分区域超出车门外,容易被夹住。
因此,避免乘客被夹,要靠地铁方面与乘客的共同努力,在硬件上进一步加强技术保障,同时营造良好的乘车环境,在有序有备中确保安全。
声音
齐鲁网:从地铁运营方来讲,一方面要加强技术设备维护和更新,从硬件上不断完善细节,为乘客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站台管理,地铁协保人员应该更积极加大安全宣传,比如利用广播或警示牌,在显著位置详细告知乘车禁忌,一旦遇到乘客有违规倾向就及时劝阻,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