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邱晓芬
编辑丨苏建勋
(资料图)
苹果不久前发布的 AR 眼镜 Vision Pro,拉开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交融的空间计算时代序幕。新的时代背后,硬件形态的切换,代表着新的交互方式出现,更蕴藏着巨大的应用创新机会。
如今,那些嗅觉灵敏的移动互联网弄潮儿,如同 2011 年移动互联网热潮开端时一样,重新试图挤进这个如今热得发烫的赛道。唱吧的创始人陈华是其中一位。
陈华为人熟知的标签有很多。在北大计算机系毕业后, 他便做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搜索引擎 " 北大天网 " 和著名的 " 酷讯火车票搜索 "。而后,为了追赶移动互联网创业热潮,2011 年的他,辞去了阿里巴巴的工作,创办了音乐互联网品牌唱吧。
经过了十年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接近尾声。陈华是在这几年的多番尝试中,感知到这一点的。唱吧业务面临竞争,陈华这几年一直在思索破局方法,他尝试过很多新的可能性。过去几年的唱吧, 曾经尝试做过直播类 APP、手游等等。
如今,VR 是他重新愿意投入新一次创业的方向。
在他看来,苹果的出现是行业一项关键转折点——让行业看到了出货量已经突破千万台级别的 VR, 能做的不仅仅只有游戏领域,可以通过 VST 的方式,拓展边界。正如苹果发布会此前展示的,Vision Pro 还可以是用来看电影的娱乐设备,还可以是用来办公的生产力工具 .....
不过,陈华并不打算在 VR 头盔这个赛道里卷,而是延续互联网软件创业,做一款适配于苹果在内多个平台的短视频应用。
只是,尽管 Pico 在内的厂商,已经结合抖音的优势,砸重金开辟 VR 短视频的场景,但平心而论,用户尚未真正培养起用这些设备看视频的习惯。
陈华也很清楚捕捉到,这尽管是一个市场机会巨大的市场,但当下遭遇着难以回避的恶性循环。VR 视频需要有高沉浸感的视频内容,但是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用户能消费得起的 VR 视频相机,为此用户生产 VR 视频的门槛被拉高,用户更少。而高处不胜寒, 又让当前的主流相机生厂商不敢触碰这一领域。
陈华想试图打开这个结。所以,在做 VR 短视频应用同时,他还做了一款全新的 VR 视频相机。
36 氪近日体验了这款近期才会在美国 Kickstarter 平台开启众筹的相机。
在 Kickstarter 中,搜索 "Calf" 即可看到。开飞相机外观由两个能拍摄 180° 场视角的鱼眼镜头组成,操作并不像想象当中的繁琐,一键可以拍摄能在 VR 设备上播放的 6K 50fps 的 "VR180" 格式视频,还能以 6K 50fps 一键发起直播,拍摄高达 8K 的 3D VR180 照片或录制 1080p 的 3D 平面视频。
CALF 相机对于他来说,再一次创业的难度不亚于十年前,甚至更甚。 尽管唱吧不是一家没有任何硬件储备的企业,陈华坦言,他们做的 " 唱吧麦克风 ",出货量已经超过了百万,对于硬件项目的 0 到 1、1 到 100,了然于心。
只是,VR 视频相机的难度,超过了过往他们做过的任何硬件产品。难度在于,这是一款国内几乎没有太多厂商做过的产品,缺乏借鉴。其次,难度还在于,如何用更可控的成本,找到更高清晰度的镜头。他对镜头的要求相当极致,他要求,镜头要拍到,画面当中的人头发丝、皮肤皱纹都要清晰可见。
光学领域的功夫,向来耗时耗力耗钱。这次内部创业,陈华也以 " 开飞(CALF)" 这一项目的名义,开启新的融资。他明确,这次创业机会巨大、难度更大,但是他也已经储备了充足的耐心,也坚信未来已来。
陈华以下是采访实录(经 36 氪摘编)
如何从互联网双跨到 VR 硬件
36 氪:为什么想要跨界做 VR 方向?
陈华:移动互联网的红利期已经结束了,好像最近几年也没有哪个 APP 做成功的,流量成本非常高。在用户认知里,买一个新手机该装的 APP 就那么几个。
我们实际上是前几年就在想,怎么样能抓到下一个红利期,只有在新的红利期用户才愿意大量使用新 APP。AI 更像是个底层技术的一种能力,平台性的机会我觉得只有 XR(混合现实)这个方向。
2011 年所有人都冲进去做移动互联网 APP,是因为屏幕的变化带来了巨大的应用的变化,带来整个交互形式的变化,因此就有无穷无尽的创新的机会。
36 氪:VR 在 17 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国内起步, 然后那个时候您当时是没有注意到这个赛道吗?为什么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入局?
陈华:那时候太早,觉得设备的满意度不高,应用也是非常缺乏的。即使到今天,XR 设备上的应用都是非常少,买了之后不知道干嘛用。
我是觉得苹果的出现会有很大的变化,会颠覆一些想法,让大家知道,VR 眼镜它不只是个游戏机,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我们为什么用手机?是因为手机它有几个基础的东西,延续了原来 PC 所有的功能,第二,它是一个打电话的手机,它是生产力工具,同时也是游戏设备,是我们不敢离手的重要设备。这样我才会愿意用。
36 氪:你们以什么角度切入 VR 行业?硬件还是内容?
陈华:VR 眼镜现在成本非常高,竞争非常激烈,每一家都用补贴,不挣钱的生意没法做了,还有一点就是因为它是入口,做兵家必争之地,每一家都会去抢。
所以 VR 眼镜我们就不做了,我们核心的目标还是去做一个 APP,也就是开飞(Calf)app,你可以理解为它是和抖音一样,有录播的内容,有直播的内容,然后可以点赞你评论,我们支持三种常见的 VR 视频格式,支持 VR180、VR360 和 3D 平面。开飞(Calf)app 已经在 Quest store 上架了,可以搜索 "Calf" 下载体验。未来开飞(Calf)app 会适配各种 VR/AR 眼镜,包括 Apple 的 Vision Pro。
但是光靠我们自己是生产不出那么多内容的,所以我们做了一款专门的 VR 视频相机,以降低用户使用 VR 相机的门槛。我们现在按照苹果的上线节奏去准备我们整个研发。我们希望先把相机卖出去,丰富平台的短视频内容,同时我们会组织创作者激励,让短视频和直播创作者获得很好的回报。
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两三年后成为 XR 时代里面的核心的应用服务商。
36 氪:终端方面你们反而选择是 VR 不是 AR,但是之前像罗永浩他们判断说 ,VR 的天花板像是游戏机,AR 会有更广阔的市场。你们怎么判断的?
陈华:AR 的难处在于,需要在现实世界里做强结合,这种互动其实不好做的。苹果这个做法其实它是个 VR 眼镜,只是用 VST 思路变成 AR,现在 VR 眼镜的销量是 AR 眼镜 10 倍上百倍。
36 氪:从互联网公司切到 VR 相机,跨度很大,选择的还是硬件这个难度很大的赛道,如何适应这种切换?陈华:其实硬件我们做了八年的时间,流程怎么走通我们已经非常清楚。我们能够同时做好硬件和软件,我们的唱吧麦克风已经卖了几百万台了。
刘慈欣写过一个小说特别好,就是《带上她的眼睛》。这本小说讲的是,一个人被困在地心中这辈子都出不来。她想有人带着他去欣赏这个世界,去他没有去过的地方。就像现实中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有个相机把你的生活的各种精彩瞬间拍下来,你愿意分享给我,那么我就看到了你的世界。
基于这样一个理念,我们的相机和应用希望达到什么效果?比如我今天在北京,我能够看到非洲人怎么过日子,看到欧洲的这些富豪们是城堡长什么样,我们用这种方式帮助别人看到别人的世界。通过 3D VR180 视频这种内容格式,帮助人们 3D 全景地看到别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的,就像亲临现场一样就站在 VR 相机那个位置看世界。
36 氪:这款产品您的期待是什么?
陈华:我要降低 VR 视频的生产门槛,让大家像当年买数码相机时代一样,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数码相机。
36 氪:您现在的相机售价?
陈华:众筹早鸟价 1399 美金,现在海外卖,折合人民币不到一万元。国内我觉得现在主要是用户规模太小了,海外做好了再进来。
36 氪:预期的一个投入大概是个什么量级?
陈华:不影响我整体的利润就好,占比不大。我们开飞相机和软件业务现在准备要独立融资,这样可以发展更快一点。
VR 时代下,内容生产模式的变化
36 氪:你觉得在 VR 时代下,它的内容生成模式是什么?是 AIGC 吗?
陈华:我觉得可能要分阶段来看,就是早期可能 PGC 为主,然后逐步过渡到 UGC。XR 时代内容的生成有几种路径,一个是计算机生成,一个是拍摄,还有一种是叫 AI 加辅助设计,AI 会大幅度降低内容生产的成本。
36 氪:下一个时代,什么样的产品形态能够被大规模应用?
陈华:我认为还是短视频的形态,它应该能成为占据用户最大量时间的应用之一。
我们发现,XR 领域,只做游戏场景,他没有办法让你每一天都打开它。相反,我们发现短视频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终极应用,不管是做任何一个产品的人,硬件、软件、生活服务、游戏,都被短视频挤占了, 因为他占了他用户的时间,你一天总共就三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玩短视频占了大半,就没时间干别的了。
他为什么能够挤占这些应用?我们认为核心几个点:
第一,短视频是全屏视频为主,有一定的沉浸感;第二,短视频,你能够快速的做决定,你不会浪费时间;第三,用户可以非常快速判断喜欢或者不喜欢,我们的推荐算法就更好做了。
进入元宇宙 XR 时代的话,最大的特征就是屏幕的变化。
从 PC 到手机到 XR,屏幕从一个大大的液晶屏,变成一个小小的手机,到第三阶段,变成我们的整个世界,因为你的眼睛看不到边界。这个屏幕变化下,一定是充满整个屏幕的立体的内容最吸引用户。这种全景屏幕带来了远超手机全屏视频的沉浸感,对用户会有巨大的吸引力,就像用户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现在的开飞(Calf)app 已经有这样的感觉了,轻拨遥控器就能瞬间穿越在不同的 3D 全景世界里。
36 氪:什么叫有立体感的内容?
陈华:我们发布的 VR 相机,主打的是 VR180 格式。模仿着人的眼睛,我们有左眼、右眼,每个眼睛各看一个 180 度的世界,人们把这个世界拍下来,左右各拼一块,它就变成 VR180 的格式,能够实现 3D 全景的内容录制。在 VR 眼镜里面再用反畸变的办法把视频再展开成双目全景播放,就能在 VR 眼镜里面看到立体且全景的内容了。
36 氪:我们现在有跟苹果会有一些合作吗?
陈华:我们已经跟他的应用市场和开发者关系那边在联系了,希望尽快拿到 SDK 和它的测试机,目前研发团队正在准备开始适配了。
36 氪:你们切入的是 VR 视频方向,这个拍摄能不能用手机完成?
陈华:不能。手机的摄像头视场角一般只有 70 多度,但是我们需要拍 180 度的内容,我们的手机里的超广角镜头能做到 90 多度,人眼至少要到 150 度以上才有沉浸感。另外我们需要两个镜头,而且每个镜头都要 180 度视场角,这样才能形成 3D 立体的内容。第二个问题是,计算需求很大,如果我们把这个东西装到现在的手机里面,CPU/GPU 跑不动。
36 氪:国内有 VR 厂商在尝试 VR 与视频结合的场景,但是一直没做起来,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陈华:在 VR 里面看视频是一个需求,但是即使是全世界最大的 VR 视频平台 YouTube VR,每天新增的 VR 视频也只有几十条,其中优质内容大概个位数。
最核心的问题是,拍摄 VR 视频的专业设备非常贵,十几万,整个市场上没有比较便宜且清晰度达标的相机,而主流的相机品牌也没有推出这种产品。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没有内容消费端,所以相机厂商也不敢去生产这个设备,因为生产了也卖不出去。对我们来说,我们希望打破恶性循环。
36 氪:市面上有哪些厂商在做 VR 视频相机?现有的产品有哪些缺点?
陈华:insta 360 和 GoPro 他们也在做,但是他们的主流设备不满足 VR 观看,拍完了手机看一点问题没有,清晰度是够的,但是你戴上 VR 眼镜就发现我们需要的要远远超过手机。假设我离你这么远的地方,我要看清楚头发丝、衣服的纹理、脸上的痘痘,灯光的边缘,这才叫做清晰度足够。
目前市场上的 VR 视频相机,一般是 VR360 2D 相机,这种相机缺乏导演视角,也没有 3D 效果。导演视角是,如果我想拍一个内容,我是要指挥摄影师怎么拍,同时还有人打光,有人收麦克风。
但是现在的 VR360 视频相机,需要在所有工作人员全部离场,把一个相机架着,演员自己演,我们不管你了,无法拍摄可编排的内容。
只有 VR180 这种格式的相机,才适合拍导演视角的内容。后面可以藏着十几个工作人员。
36 氪:做 VR 相机的难度?
陈华:我们做了一年半了,整个产品定义都是我们定义出来的。最难的地方在于,怎么在成本可控下找个好镜头,把它的清晰度做上去。我们去年找了五六个方案,我的目标是,清晰度要做到能看清楚头发丝。
我们解决了大量复杂的问题终于把开飞相机做出来了,目前来看技术指标达到了我们的预期,也还有改进的空间。一是现在还是有点重,二是成本短期内很难降下来。未来随着我们的产量的提高,我们逐步去降低我们的生产成本。
我们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去解决让它更好的问题。
36 氪:未来会和哪些厂商合作?
陈华:XR 实际上是很难的事情,需要产业的所有人合作一起来促进产业的繁荣,我们未来会和所有的 VR/AR 眼镜厂合作,MCN 合作,和所有的运营商合作。
运营商觉得最大的问题是,搭了一个巨大的 5G 网络,然后没有一个消耗带宽的产品,而我们的开飞短视频 app,将是未来 5G 最消耗带宽的产品之一。我们也会跟现有的 VR 相机厂合作,因为我们的开飞短视频 app 需要大量的内容,无论是否是开飞相机拍摄的,我们都热烈欢迎。
苹果 Vision Pro,不会大成功,也不会失败
36 氪:你觉得苹果这款产品能不能成功?
陈华:我觉得它不会大成功,但不会失败。但是我觉得在随着一两年的时间,加上中国的快速的复制能力,可能一大堆小几千块钱的跟苹果已经差不多的东西会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苹果的屏幕是单目 4K,双目八 K,视场角大概是 100~120 度,每度像素数是 30 多像素。30 多像素什么概念?当年 iPhone3S 是第一个视网膜屏,就是刚刚超过了每度 30 个像素,我们的人类眼镜已经无法看到像素的颗粒感,屏幕不再是一个屏幕,对用户来说它是另外一个世界,你无法区分真实和虚拟,这叫视网膜屏。
36 氪:你们是想贴着苹果走,但是您会不会担心客单价注定让他不会成为一个大规模的小众产品。
陈华:这款产品一定不可能大规模的,但是时尚人群不会差这点钱,他们也是最有话语权的用户,可能量不大。
苹果眼镜的第一目标是替代电视和投影仪,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家里也不想买电视,未来可能配一个 VR 眼镜,他还是 8K 的,可以替代电视。其次,可以替代 iPad,在空中先拉一个巨大的 iPad,然后办公应用它也有。
36 氪:VR 的难题有点像鸡生蛋蛋生鸡的难题,怎么破解?
陈华:我觉得唯一的破解办法就是苹果,因为苹果有号召力,第一点苹果眼睛是唯一一个能够让女性用的 VR 眼镜,Quest/Pico 他们的产品是以游戏用户为目的。
其次,苹果也有失败的可能性。但是可以让大家知道技术方向是什么,让大家意识到,原来 VR 眼镜可以做那么多事情,以前觉得做不了。
VR 行业需要方向感
36 氪:你怎么看现在国内的 AR/VR 的市场?
陈华:我觉得这个行业,首先要有比较长的耐心,不能着急,乱花钱一定会死得很难看。我们其实也在比较一个相对保守的状态,就是说怎么控制预算在小预算范围下去把事情做好。
第二,其实大家现在方向感是不清楚的,所以需要苹果来告诉大家方向。国内的创业者,他们都不知道该往前该怎么做了,因为确实这里面缺那种特别牛的产品经理。
第三,大家舍不得硬件上投钱,他们都想做两三千块钱的东西,苹果是做 2 万块钱的东西。苹果把整个技术及参数拉到一个非常高的水平,远远超越了今天行业里面所有竞争对手,基于这样的技术基础,他就能做很多好玩的应用。
36 氪:这个方向感是具体是什么?
陈华:VST 这个技术前两年出来之后,我觉得大家都不够重视,它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实际上是解决了 AR 怎么演进的问题,能解决 AR VR 融合的问题。
36 氪:市面上大多数的 ARVR 产品,要么是游戏机的副屏,要么是手机的延伸,你觉得它未来的产品是什么样的 ?
陈华:他就应该是一个独立产品,一个 VR 眼镜,理论上是可以替代手机,可以替代电脑。
还有一种方案,就是一个手机配一个眼镜,手机拿一根线牵在眼镜上,这样体验会好很多。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说如果眼镜足够强,我们就在虚拟空间玩手机就很好,我干嘛需要手机,我可能就在点一个按钮手机就蹦出来了。
36 氪:您判断今年 VR 赛道会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吗,在苹果发布之后?
陈华:硬件方面,所有人疯狂的抄苹果,但是发现一两年都抄不过。软件方面,我觉得 AR 的方向的内容会很多,跟真实世界强互通更有玩法,比如养宠物,家居,WiFi 地图应用等等。这段时间可能会有一下特别适合 XR 的杀手级应用跑出来,比如我们在努力的短视频应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