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为官方公众号,6 月 29 日,华为董事、ICT 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杨超斌在 2023 MWC 上海展 5G Advanced 论坛上宣布,2024 年,华为将会推出面向商用的 5.5G 全套网络设备。这也标志着 ICT 行业即将迈入 5.5G 时代。
【资料图】
杨超斌表示:" 面向 5.5G 时代的技术和商业验证均已就绪,标准节奏明确,5,5G 时代正蓄势待发。2024 年,华为将会推出面向商用的 5.5G 全套网络设备,为 5.5G 的商用部署做好准备 ! 华为期待和产业携手,共同开启 5.5G 时代新征程!"
华为倡导的 5.5G 时代,是包含 5.5G、F5.5G、Net5.5G 等全面演进升级的端到端解决方案,5.5G 时代一方面可以保护运营商的 5G 投资;另一方面将会带来 10 倍的网络性能提升。这不仅实现了下行万兆、上行千兆的峰值能力,以满足丰富多样的业务需求,同时还引入无源物联等全新技术以打开千亿物联新空间,开创新的产业愿景。
图片来源:华为官微孟晚舟:5.5G 是必然之路
6 月 28 日,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正式开幕,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 孟晚舟发表 " 拥抱 5G 变革 " 主题演讲。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CFO 孟晚舟发表主题演讲 图片来源:华为官微在通往 6G 的过程中,5.5G 的角色日益重要。在孟晚舟看来,5.5G 是 5G 网络演进的必然之路。"5.5G 网络下行万兆、上行千兆、千亿联接、内生智能的网络特征已经明确,从 5G 到 5.5G,将更好地匹配人联、物联、感知、高端制造等场景,孵化更多的商业新机会。" 她还预计,到 2030 年全球将实现 50 亿 5G 连接,全球移动产业对 GDP 贡献达到 6 万亿美元。
而 5.5G 可能是破局的关键。华为方面认为,5.5G 时代将产生五大联接场景:联人、联物、联车、联行业、联家庭。目前,华为正助力全球多家运营商积极探索 5.5G 商用验证,而 5.5G 标准首版本将在 2024 年上半年冻结。
全球 5G 商用已经 4 年,孟晚舟表示,从千行百业到千家万户,5G 商用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与生产,持续创造商业价值、产业价值、社会价值。随着投入产出的不断优化,5G 已成为生产力的一部分,在行业应用逐步站稳脚跟。
华为方面则表示,全球 5G 用户规模已突破 12 亿,运营商已兑现 5G 第一波红利。面向消费者,新通话、云手机、裸眼 3D 等对速率、时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向行业,Redcap(Reduced Capability,降低能力)生态加速成熟,车联对上行提出更高要求,全场景驱动千亿连接,新业态驱动产业升级带来第二波红利。
5.5G 与 5G 有何不同?
我们所说的 5G,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5G 通讯设施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设施。5G 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 20Gbps,约 2.5GB 每秒,比 4G 网络传输速度快 10 倍以上。举例来说,一部 1G 的电影可在 4 秒之内下载完成。
在 2022 全球移动宽带论坛 "5.5G 与 2030 智能世界 " 媒体圆桌上,GSMA(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首席技术官 Alex Sinclair 表示,5.5G 对比 5G 会有能力的持续增强,比如 10 倍网速的提升,新的物联、感知能力。
据报道,5.5G(5G-Advanced)就是 5G 和 6G 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大概会持续 5 年以上。
业内专家指出,移动通信技术差不多是每十年一代。但因为技术发展得实在太快,所以整数代与整数代之间,技术差异太大。这时,就需要对中间阶段的技术进行一个命名,以显示和前代、后代的区别。
这种玩法,早在 2/3G 时就开始了。GPRS 就曾被称为 2.5G,介于 2GGSM 和 3GUMTS 之间。3G 和 4G 之间,还有个更离谱的 3.75G。在 5G 还没诞生之前,行业里也搞过 4.5G、pre5G 这样的叫法。其实,5.5G 的本质,就是 5G-Advanced。
5.5G 的主要使命有两个:一是把 5G 不足的地方修正、加强;二是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给 6G 的未来发展探索最新的方向。5.5G 作为 5G 的技术演进,在 5G 泛在千兆体验、百亿连接的基础上,5.5G 将指标进一步升级,提升为泛在万兆体验,千亿连接。
具体来说,5.5G 将实现下行万兆(10Gbps)、上行千兆(1Gbps)的峰值速率,以及毫秒级时延、低成本千亿物联。未来,5.5G 毫秒级的时延能支撑实时交互,打造 " 身临其境 " 的沉浸式体验。云 VR(虚拟现实)直播、VR 双 8K 超高清直播、数智竞技等有望走进现实,观众可以身处 " 平行现场 " 观看赛事;同时,5.5G 以更快的上行传输速率,支持更全面的物联网能力,满足企业生产制造等场景下,机器视觉、海量宽带物联等上传需求。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华为官方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王晶)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