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浙沪独生女 ",这两天形成了火热的话题。
家境优渥、一生顺遂、衣食无忧,在互联网上,它成了广大打工人最眼红的顶配人设。一些网友纷纷表示,希望 " 下辈子投胎当江浙沪的独生女 "。
(相关资料图)
" 江浙沪独生女 ",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规模庞大,且可以被归类的群体?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它是不是被凭空建构出来的,而在于它为何能走红。
市场经济发达的江浙沪,依赖原生家庭的保守化生活方式,却在舆论场占据上风,这也许不是什么好的信号。
1
在互联网上," 江浙沪独生女 ",拥有着一个十分清晰的群像标签。
她们出生在江浙沪的富裕家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读国际学校,甚至出国留学。家长不会过度鸡娃,会佛系地对待她的就业情况,毕竟 " 不指着她养家 ";但在婚恋上,却又会保守地替子女规划,找本地家底相近的人结婚,是最优的选择……
来自父母辈们的无条件支持,建构了一条顺遂的人生路,她们不用在市场的浪潮中搏杀,或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地考公,考不上好学校,找不到好工作,还有家庭兜底。对那些视躺平为正义的网友而言,在这个内卷的社会," 江浙沪独生女 " 的概念,满足了他们对原生家庭的一种美好想象。
" 江浙沪独生女 " 坐享的精致生活,是建立在钱的基础上的。但其实出生在富裕家庭,只要是独生子女,这样的优渥生活几乎都触手可及,为什么火的是江浙沪的独生女呢?
江浙沪地区,当年计划生育执行更严格,独生子女率更高,这确实是一个重要因素。
有数据显示,上海独生子女率 64.4% 全国最高,江苏独生子女率 47.2%,浙江独生子女率 37.4%。
不过事实上,独生子女率最高的地区,不是江浙沪而是东北。现在的东北,已经成为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地区,这正是当年生育率低延续的一个影响。
在互联网上,火的是 " 江浙沪独生女 ",而不是 " 东北独生女 ",说到底还是因为经济基础——独生女的顺遂人生,和东北衰落的大环境,本身就是充满违和感的。再者,相较于体制化的东北,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更发达的江浙沪,父母辈的创业者,拥有很多经商致富的机会。这让他们有条件支持独生子女,同时思想更开放,不会迷恋编制,或者必须和父母辈一样经商创业。
这样,回归家庭的荫蔽,又保留了一丝选择自由,含着金钥匙出生的 " 江浙沪独生女 ",才会成为被众人羡慕的群体。
2
其实如果严格计较一下," 江浙沪独生女 " 很可能是一个伪概念。或者说,网上描绘的那个坐享精致生活、家庭无条件兜底的群体,规模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 江浙沪独生女 " 走红的同时,就有很多当地的独生女表示,自己拿到的 " 版本 ",和网上描绘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原因很简单,江浙沪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全国最发达的城市群之一,但它的富裕程度,并没有到全民衣食无忧,或者全部中产精英的地步。
比如平均工资,北京、天津排在浙江前面,广东排在江苏前面;再看人均 GDP,浙江甚至还没有福建高。所以哪怕是在江浙沪地区,内部的贫富分化效应,财富分配的二八定律依旧是存在的。
也就是说,大多数的江浙沪独生女,像其他地区的孩子一样,过的仍然是普通人的生活,升学要卷,高考要卷,工作要卷,从来就没有什么躺着还有人喂饭的说法。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不够严谨的群体概念,为什么能够在互联网上走红?或者换个问法,当指代模糊的 " 江浙沪独生女 ",被建构出一个清晰的人设时,那些投去羡慕眼光的人到底在羡慕什么?其实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大家想投胎当 " 江浙沪独生女 ",这本身就是一种思潮的倒退。
它意味着一种更保守的职业选择,也即从外出闯荡,建构一种独立自主的人生,到退回到家庭、家族,依靠原生家庭来啃老,过一种安稳安逸的生活。
所以,哪怕 " 江浙沪独生女 " 对考编没有执著,但它的走红,和考编潮的席卷一样,都是职业选择、经济决策保守化的结果。
那些羡慕者,本质上是羡慕低风险的人生,他们失去了自主奋斗的动力。在他们看来,阶层晋升的难度越来越大,出去自主闯荡、没有家庭兜底的风险太高了,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
所以据此来看," 江浙沪 " 和 " 独生女 " 的话题绑定,何尝不是充满违和感呢?
这种违和感恰恰是问题所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江浙沪,本该是最敢闯、最敢拼的地区,年轻一辈理当像父母被那样,去市场浪潮中搏杀,去经商创业,现在它却成了保守的标签,一种保守化的生活方式的原产地。
3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江浙沪地区开风气之先,市场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由此缔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数据显示,2022 年,长三角三省一市 GDP 合计约 29.03 万亿元,约占全国 GDP 总量的四分之一。
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江浙沪的广大民众依靠经商创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后代打下了牢固的经济基础。
然而现在,江浙沪地区被羡慕的不是拼搏闯荡意识,或者先进的经商理念,而是 " 独生女 " 衣食无忧的啃老式生活,只能说社会的心态在变化。
" 江浙沪独生女 " 的走红,归根到底是钱的问题,而钱的问题背后,还是经济问题。
其实 " 江浙沪独生女 " 的概念,不是最近刚刚出现的,现在才网络走红,成为被众人羡慕的顶配人设,说到底还是因为经济预期下滑,信心下降,导致大家的职业选择、经济决策不敢冒险。这几年来,经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颠覆了很多人的观念。
比如前几年,在大厂当一个程序员,或者在房地产公司干销售,是相当富裕体面的职业,收入回报率相当高。但现在裁员、暴雷的浪潮下,这些职业已经剥离了昔日的光环。
在相亲市场的鄙视链上,哪怕你是年薪百万的大厂程序员,可能照样比不过一个有编的县城青年。
经济下行周期下,市场活力减弱,它吸引不了那么多的创业者,人们选择更加保守,不想去随时关门的民营企业,而希望进体制,端上铁饭碗,或者希望家庭安排好一切,这才是 " 江浙沪独生女 " 走红的背后真相。
真实的江浙沪独生子女,当然不像网络描绘的那样美好,美好到家庭安排好了一切,只用养尊处优地沿着既定轨道走,不用考虑任何风险。
她们在婚恋等问题上的自由选择,被家庭给限制甚至剥夺,或者作为独生子女,今后面临沉重的养老负担,这些都是甚少被关注的另一面。
当然,并不是大家看不到这一面,而是 " 江浙沪独生女 " 的普通或者艰难,被有意无意地过滤掉了,这样才能建构一个完美的群体人设,才能满足对美好人生的想象。所以," 江浙沪独生女 " 的群体,并不是因为客观存在才走红,而是因为在当下,太多人需要一种安逸躺平的人生,所以才有了 " 江浙沪独生女 " 的群像人设。
从内心强大、独当一面的现代独立女性,到被家庭 " 圈养 " 的乖乖独生女,互联网上女性人设的变化,它所指向的经济水温变化,才是问题关键。不管怎么说,躺平心态的蔓延,可不是什么好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