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雄厚的产业基础与完备的制造业体系,苏州提出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字金融创新、产业资本集聚、金融开放合作标杆城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日前召开的全市金融工作会议上,苏州市领导以数字思维、资本运作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为后续金融工作开展作出要求。

从“四个标杆”到“四个思维”,苏州在金融业发展中框定了哪些“关键词”,未来又将在何处发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苏州“活水”澎湃涌动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本源。志在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标杆,苏州过去一年成绩显著、“活水”涌流。

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苏州金融领域的获得信贷指标排名全国第四,其中企业融资便利度指标获评满分,排名全国第一。数字上看,2021年苏州全市社融规模新增8050亿元,同比增长32.3%;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本外币贷款余额4.08万亿元,同比增速16.09%,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6633亿元,同比增长18.9%。

企业获贷便利提升,直接融资渠道亦不断扩大。2021年全年,苏州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42家达225家,创历史新高;新增科创板上市公司18家,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至今年4月26日,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已达225家。

“‘四个标杆’中,打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标杆城市是关键和统领,苏州有基础、也有能力树起这个标杆。”苏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谢善鸿说,去年通过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全市5.8万户企业解决融资需求超万亿元,新增首贷户2.41万户,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超4600亿元,同比增长超35%,居全国第一。

“今年,在抓好金融政策落地、做好市场主体纾困的基础上,市金融局还将聚焦重点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创新集群、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重点保障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重大项目融资需求。”谢善鸿说。

“数字思维”助推业态,数字金融集聚发展

完成国内首笔数字人民币支付工程款项的结算交易、开立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近3000万个、用数字人民币为村民进行股金分红……过去一年,数字人民币在苏州的试点亮点频频。“数字”正成为当下苏州金融发展的重要风口。

“打造数字金融创新标杆城市,是基于数字人民币试点、小微企业数字征信实验区等国家级机遇。”谢善鸿认为,当前数字化正成为金融业的核心竞争力,苏州数字人民币多项核心指标全国领先、交易额全国第一,实验区建设的“苏州经验”也获人总行肯定。在前期打下的良好基础上,苏州要集聚数字金融资源,建设数字金融集聚区,打响苏州数字金融品牌,形成数字金融创新示范。

促数字金融发展,苏州市提出树立“数字思维”,从观念上进行转变。

畅通数据流转路径,苏州数字金融以服务效率为目标。会上提出,要改变基于传统金融的“坐吃利差”“垒大户、铺摊子”等经营理念,运用数字化思维、互联网思维对金融机构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打通数据堵点、扩大数据来源、运用数字技术,让业务“上网、上云”,从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改变同质化产品模式,金融服务要融入更多生活场景。会上表示,未来金融机构为客户提供的不单是金融产品,而是基于客户需求加载工作、生活等各个场景的综合性服务,通过非金融内容导流引导客户,而金融服务是自然而然嵌入其中的重要一环。

后续,苏州将大力招引国内外数字金融领军企业,吸引更多持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将创新试点放在苏州,促使要素资源集聚、协同创新进一步加强,合力推进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资本赋能创新,共促产业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本是带动各类生产要素集聚配置的重要纽带,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苏州提出打造产业资本集聚标杆城市,正是紧紧扣住以资本促产业的主动脉,通过利用资本市场支持实体创新类企业发展,推动产业与创新的结合。”谢善鸿说,苏州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配套与制造业体系,在促进科技、资本和产业循环方面既有天然优势、也有迫切需求,将以资本运作思维与创新思维推进融合。

树立资本运作思维,苏州提出,要更加注重资本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私募证券投资、公募REITs等新业态、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集聚高端资源支持苏州发展。

创新思维则要求金融机构加强学习研究,注重吸纳熟悉产业的理工类专业人才,深入研究产业行业发展,看懂技术、看透企业、看清行业。同时发展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模式,突出金融在创新集群中的“活水”作用,提供精准服务。

“让资本和创新的纽带更加紧密,形成促进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最优生态。”据介绍,苏州市金融局鼓励更多企业发展直接融资,将实施“育林计划”助力创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实施“参天计划”推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孟培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