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9点,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76岁居民钱玉兰,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她先把衣服送进“福奈特·洗衣”,然后到羽毛球馆打球,中午花12元在“银发爱心餐厅”解决午饭,临回家前又去“态冉”便利店买了菜。
在“家门口”满足一站式生活的背后,是区、街、社三级将最大空间让位民生服务的生动实践。这座3000多平方米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委会办公空间仅剩下70平方米。
创造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的最终指向。2019年,雨花台区率先启动“幸福三圈”民生服务体系建设,构建5分钟社区商业圈、10分钟文化体育圈、15分钟健康服务圈。雨花台区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在南京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基础上,建设升级版“幸福三圈”,把便民服务做得更丰富、更优质、更智慧,以“圈圈相融、环环相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分钟,氤氲精致烟火气
“茶颜悦色”要在雨花客厅开店的消息,最近刷屏了朋友圈。
奶茶界“顶流”重磅落户,因为雨花台区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巨大的消费潜力,逾32万软件人才在此集聚,他们平均年龄全市最低、年平均收入全市最高。
过去,雨花台区城市配套和功能品质相对短缺,多年未能形成有规模的消费市场。直到2012年9月,全区第一家大型商业综合体虹悦城开业,这一状况才缓解。往后十年,高歌猛进:南京南站引进证大喜玛拉雅,铁心桥集齐雨花客厅、楚翘城、世茂52+、宜悦城,山姆超市开出南京首店……雨花人“家门口逛商场”的梦想逐渐成真。前两年,地理位置最偏的“大板桥”也盼来了商业地标——雨花吾悦广场,开业首日客流突破18万人。
大型综合体折射区域的消费能级,离百姓更近的社区级商业更能体现百姓的消费活力。雨花台区坚持规划先行,梳理出9个社区作为试点,通过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洞察居民消费习惯,完善商业基础设施。
社区级商业火爆的关键,是要满足居民的“微需求”。由低矮门面房改造而来的雨花邻里荟在招商时,雨花街道直接在小螺号广场摆出擂台,14家运营管理公司挨个上台路演,近千名居民投票选出最佳方案。“走访了99栋居民楼,发现老人占比高、购物单价低。”最终胜出的南京建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婷说,锁定周边一公里居民日常所需,邻里荟重点引入平价商店、餐饮、药店等业态,“居民百姓得实惠,人气不输大商场!”
网点全域布局,业态不断丰富,雨花台区23家农贸市场成为5分钟社区商业圈的重要空间。走进焕新的阅彩智慧农贸市场,早餐铺、文具店、理疗室一应俱全,日均人流量翻了近4倍。干洗店老板方芳感触最深,菜场成了邻里中心,每到换季,小店一天接单超百件。
立足雨花软件产业先发优势,疫情催生的“社区微商会”,让5分钟社区商业圈有了全新打开方式。“从人不出街到足不出户,油盐酱醋、蔬菜瓜果、网红零食,统统都能送上门!”翠竹园“烟花的精选美食群”群主说,群里团购一接龙,起码大几十号人。
10分钟,乐享品质文化餐
最近,西善桥街道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里,表演培训班学员旷声宁逢人就问:“你还看很火的《底线》啦?”
“老旷有戏份,还是跟主角对戏。”中心负责人郑磊说,旷声宁是表演班的“老红人”,“毕业”后先后参与了《落花时节又逢君》等影视剧拍摄。作为“家门口的文化大学”,中心日常开设瑜伽、声乐、国画等课程,已培养出1200余名文艺骨干。从岱山新市集到无车嘉年华,全部节目均由居民团队自编自导自演。“给三天时间,岱山能办一台‘春晚’!”
这份底气,源自雨花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10分钟文化体育圈打造为抓手,深入开展的一系列“文化强区”建设的探索实践。
看“硬件”,1.8万平方米综合性文化大厦建成启用,6个文化空间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27.35公里健身步道改造完成,梅山体育公园、永盛奥林匹克公园等荣膺省“最美乡村健身公园”。2019年,全国首批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在嘉业社区试点,江苏唯一。“部分器材甚至不需要自己动,也能达到锻炼效果。”运营负责人张利霞说,辖区“银发族”纷纷来尝鲜,还有栖霞、鼓楼的老人倒公交来健身。
看“软件”,雨花美术馆举办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作的国家级书画展——“雨花满天”“诗意雨花”等10余场高品质名家作品展,梦想剧场推出历史话剧《长明》等原创作品;全区310支群众文艺团队,年均开展参与文化活动600余场;区、街每年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800余场,包括板桥亲子动漫跑、莲花湖航模锦标赛等。一处处“看得见、摸得着”的精彩,不断提升雨花“看不见、摸不着”的魅力与活力。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暮色下,梅山街道梅清苑小区广场上,“‘遇见’街头音乐汇”拉开序幕,黑T少年用歌声传递能量,路人停下脚步、跟唱摇摆。两年来,雨花台区把219场音乐会送进街头巷尾、送上直播“云端”。这一品牌被省文旅厅推荐参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典型案例评选。
“软硬结合”的高品质文化供给,丰富了市民精神生活,提升了群众文明素养,转化为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在疫情防控、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期间,能歌善舞的文艺骨干们穿上红马甲、涌向第一线。
15分钟,当好健康守门人
9月24日,省妇幼保健院总部暨省人民医院雨花分院项目在“两桥”地区开工,雨花台区没有三甲医院的历史即将结束。从医疗“洼地”到卫生强区,该区经历了一场怎样的嬗变?
医疗资源曾是雨花台区最大民生短板,居民过去拔颗牙都要进城。新一轮医改之后,该区提出构建15分钟健康服务圈,通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把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留在基层。近年来,雨花台区新改扩建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家庭医生工作室;又与省、市三甲医院合作共建医联体,建成4个省级特色科室和31个市级特色科室。
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德春清楚记得,7年前,中心的门、急诊量只有18万人次,而且多数只是来拿个药。如今,就诊量超过32万人次,近五年累计手术次数超过1500台次,骨折、腹腔镜阑尾、胆囊切除术等都已常规开展。
导入优质外部资源,提升基层诊疗能力,一个健康服务圈破解了雨花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痛点。2021年,雨花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全市第一;基层卫生工作连续两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表彰。
基层医疗机构不仅让“病有所医”,还实现了“老有所养”。赛虹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率先实现医疗床位和养老床位随时切换,24张养老床位4年接待慢病老人超过千名。
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破围墙、增功能”的同时,居家养老也变得越来越“聪明”。“24小时内,齐修社区独居老人刘爷爷没上过一趟厕所!”9月3日,西善桥街道智慧养老红外线感应系统,通过平台和短信自动报警。10分钟后,社工、助老员赶到,迅速把躺在床上呻吟的老人送往医院。应对人口老龄化,雨花台区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融合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雨花台区的“幸福三圈”,既是商业圈、文体圈、健康圈,也是共建圈、共治圈、共享圈。翠竹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楼原是闲置空间,居民自发添砖加瓦:建筑系毕业的揽下空间设计,在宜家工作的淘来共享厨房,开西餐厅的拼凑桌椅沙发……南京市社科院专家点评:“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翠竹园给出了最具温度的幸福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