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利集团(002309)披露2021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净利润亏损32亿元至40亿元。中利集团在公告中提到,公司计提损失预计约为22亿元,主要涉及专网通信业务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计提资产减值;为子公司中利电子融资提供的担保,计提预计负债;对子公司中利电子长期股权投资计提损失。

一边是雷声阵阵,一边却是喜报频传。2021年4月至今,中利集团陆续发布全资子公司、孙公司签订供货、采购合同的公告。面对公司“惨淡”的现状与“美好”的未来,投资者选择押注后者。2021年4月至今,中利集团股价震荡上行,涨幅达到了53.78%。不仅如此,“踩雷”隔日,公司股价更是高开高走,当日收盘上涨5.76%,不仅未受负面消息影响,更成为市场普遍表现不佳下的“万绿丛中一点红”。

尽管二级市场给力,但中利集团眼下仍有很多问题悬而未决:盈利水平持续下滑、短期偿债压力剧增、重组募资决策略显“儿戏”……种种问题齐聚下,光伏业务向好的预期能将连续两年巨额亏损的中利集团拉出泥沼吗?

转让子公司股权竟意外减亏

资料显示,成立于2009年的中利电子主要从事信息及通讯技术设备的研发、生产及销售。2016年,中利集团通过增持,以50.86%的持股比例成为中利电子的第一大股东,并将中利电子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中利电子所涉的特种通讯设备行业营收在并表后的两年里成为中利集团财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业务贡献额从10余亿元增至近20亿元。眼看中利电子的上升势头正盛,2018年,中利集团趁热打铁,拟通过定增募资收购中利电子剩余股份。

然而,2019年9月5日的一则公告,却宣告此次募资告吹——中利集团的定增申请未能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

定增被否后,中利集团接下来则又开始转让中利电子的部分股权。2019年12月6日,中利集团发布公告称,拟分别转让中利电子21.76%、10.1%的股权给苏州沙家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沙家浜旅游”)、江苏江南商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股权转让的受让对方之一沙家浜旅游,以5.61%的持股比例出现在中利集团2021年一季报、半年报的第二大股东位置。不过,随着沙家浜旅游2021年11月以来一连串减持动作,其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的同时,也退出第二大股东位置。

在完成股权转让后,中利电子成为中利集团的参股公司,特种通讯设备行业的营收数据也定格在2019年。这一“优质资产”遭遇“断舍离”,在当时看来颇让人惋惜。但随着中利电子陷入专网通信业务漩涡,对其持股比例一降再降的中利集团所受影响竟因此降低不少。

两年亏损之和超过60亿元

抛开踩雷这一意外因素,中利集团近年来业绩之差有目共睹。即便光伏行业在2020年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深耕其中的中利集团目前仍未摆脱亏损的命运。截至2021年9月底,中利集团在营收同比增长31.92%的前提下,亏损同比进一步扩大到14.81亿元,已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在1月18日的2021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中,除了计提与专网通信业务相关的22亿元外,另一大致亏原因正是光伏业务业绩不佳——该业务预计亏损约为11亿元,其中,因主要原材料及海运费暴涨,造成产能不能完全释放导致的经营性亏损约为6.5亿元。

若真如业绩预告所言,这将是中利集团连续两年巨亏超20亿元,公司亦成为光伏行业中为数不多的扣非净利润连续四年为负的上市公司。至此,中利集团上市十余年来的所有盈利已被悉数抹去。

说来也巧,中利集团正是通过十年前收购苏州腾晖光伏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腾晖)51%股权才得以进军光伏行业。仅从盈利数据看,中利集团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十年恍若隔世。

除了亏损加剧外,研发投入放缓、短期偿债压力增大、收到警示函等不利因素也一并袭来。

在研发支出上,2018年至2020年,中利集团的该数据从5.25亿元降至2.84亿元,公司对此的解释是受疫情影响。截至2021年9月底,研发支出数据来到2.76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0%,但这也是建立在同期基数较低的基础上。

中利集团的货币资金数据一直维持在一个不错的水平,近五年来仅2018年低于30亿元。但截至2021年9月底,该数据再次下探到24亿元附近。此外,公司的流动比率则在2014年后呈现快速下降态势。2021年三季度,该数据已从1.59降至0.92,公司的短期偿债压力迅速加剧。

坏消息不断。今年1月13日,中利集团发布一则收到江苏证监局警示函的公告。依公告所述,中利集团控股股东、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王柏兴在收到所持股票被法院冻结的《执行通知书》后,中利集团未及时披露相关情况;控股股东的一致行动人、公司时任总经理王伟峰在获悉所持股票可能被动减持时,未及时告知中利集团进行预先披露。

并购重组为何屡屡“撤单”?

从年报数据看,中利集团的光伏行业收入几乎全部来自苏州腾晖。从聚焦主业上看并无不妥,但中利集团显然也想摆脱这样的束缚。公司当初对中利电子的投资正是奔着破局而去,然而结果令人唏嘘。

回头再看中利集团近年来的募资方案和并购计划,似乎可用“混乱”来形容。

2020年3月10日,中利集团推出定向增发预案,拟募资15.75亿元用于新建年产1GW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生产项目、2.1GW高效TOPCon电池及组件技术改造项目。

然而,这次定增方案却在内部遭到了否定。2020年12月25日,中利集团发布公告称,因涉及到募投项目的两种技术路线TOPCon电池和异质结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均出现较大的突破和进展,经董事会商议后,公司决定终止本次再融资方案并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再融资相关申请文件。

这不是中利集团第一次上演“自我否定”,公司2018年的一次轰轰烈烈的资产重组计划也曾“无疾而终”。

2018年2月开始,中利集团开始筹划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国内动力电池头部企业深圳市比克动力电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克动力”)的股权,交易作价或达到100亿元。

可惜的是,经过近一年的等待后,这一计划却宣告破灭。2019年1月10日,中利集团发布公告称,鉴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期间,二级市场大幅波动、去杠杆等宏观经济环境因素,结合标的公司实际情况、公司未来发展规划,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购愿景落空后,中利集团股价一路向下,最大回撤幅度近70%。

而就在2021年11月,上市公司新力金融抛出重组预案,目标同样是比克动力——其计划置出金融主业,并将置入比克动力75.62%的股权,寄望由此摇身一变为新能源公司。随后,新力金融的股价在18个交易日内实现翻倍。

两相比较,不知中利集团作何感想。叠加在中利电子身上栽的跟头,中利集团屡屡自我否定后,致使公司在业绩亏损中越陷越深。(徐海峰 陈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