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面对新的下行压力,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稳字当头”定调,2022年,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如何发力?如何有效化解经济金融领域风险?金融机构发展有何机遇?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促进资本市场稳健康发展。

这已经是“注册制”连续第四年进入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2020年则是“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2021年则为“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汤哲辉表示,全市场推进注册制是释放深化改革的积极信号。资本市场还是要进一步改革,改革总能带来红利,对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是一个补充和完善。同时,新股发行条件会进一步宽松,加快公司上市融资的速度,有助于提升直接融资的比例,这样也使得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向成熟市场靠拢。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乾表示,从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效果看,无论是在信息披露质量、市场有效治理还是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这表明在我国证券市场全面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市场运行质量和维护健康生态。

同时,韩乾认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提出要完善民企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关怀和高度重视。

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继2017年的“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2019年的“壮大数字经济”、2020年的“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到2021年的“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2022年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数字经济”5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步入整体布局阶段。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说,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表示,数字经济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定位经历了从前期的支持新业态,再到重视其对未来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全局的拉动作用。

刘典指出,大规模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挑战,应积极打造集数据跨境运营台、贸易台、金融服务台、营商监管台于一体的综合数据要素市场台,打通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市场化的壁垒,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如何提升数据要素的流动并做出一系列市场化的制度安排,是当前的主要难题。从应对方法上看,整体的国家顶层设计、战略层面需要衡好两方面问题,一方面在于如何支持数字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于如何保护社会权益。

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报告指出,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风险的底线。

前海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是稳定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举措,可以防止市场出现意外大跌从而造成系统金融风险、影响经济发展,这是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的。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认为,鉴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引发能源价格大幅波动、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强等国际经济环境风云突变,国内面临三重压力及疫情防控需求,报告确立了要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

他认为,2022年,可能出现的风险有:能源进口冲击和输入型通胀压力、美联储加息可能引发阶段资本外流、地方政府隐债务风险、房地产现金流和债务问题风险等。

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优化监管考核,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

引导金融机构准确把握信贷政策,继续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给予融资支持,避免出现行业限贷、抽贷、断贷。发挥好政策、开发金融作用。推进涉企信用信息共享,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扩大政府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政策方面,报告指出,进一步疏通货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更多流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金融机构降低实际贷款利率、减少收费,让广大市场主体切身感受到融资便利度提升、综合融资成本实实在在下降。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国家层面未对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增速提出目标,表明下一步工作重心应在于建立长效机制。相关部门可进一步探索将个体工商户贷款在普惠小微贷款中单列统计,单独考核,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和服务力度。财政部门、地方政府应完善激励约束、风险共当和分担机制,对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较大、占比较高的中小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对个体工商户不良贷款按一定比例对金融机构进行补偿;政府融资担保公司要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服务个体工商户的效率和能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