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新近公布的2020年督查激励名单中,洛阳市因“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连续第三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同时,洛阳第三次入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较大,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合作等工作成效突出”名单。

接连不断的“国家激励”,成为洛阳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古都洛阳,是我省首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的诞生地,也是新中国“一五”时期国家布局建设的重要工业基地,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洛阳市汲取党的光辉历史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高质量的磅礴动力。

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洛阳市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积极融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跳出洛阳看洛阳,跳出河南看洛阳”,在吃透上级精神、结合洛阳市情、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提升“9+2”工作布局,将新发展理念落实落细落常,形成生动实践,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具有洛阳特色的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

综合实力大幅跃升:洛阳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年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的非省会城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沿黄城市居于前列。

产业支撑更有力:“565”现代产业体系立起了洛阳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向“三二一”;创新主体、创新平台较“十二五”末实现“双倍增”,一系列大国重器闪耀洛阳创新力量。

载体平台作用彰显: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场域载体落地建设,格力、银隆、凯盛“新洛玻”等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全方位开放格局加速形成。

发展底色更鲜亮:国土绿化提速提质,治水兴水由“四河五渠”向全域拓展,黄河流域生态屏障作用不断巩固。去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居全省和汾渭平原第一。

城市综合承载力提升: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全面提速,现代化洛阳都市圈建设全面启动,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纳入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高铁、立交、快速路、地铁等构筑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一中心、六组团、南部四县协调联动发展。

城市名片更亮丽:瞄准打造国际人文交往中心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三个转变”加速文旅融合,“古今辉映、诗和远方”的城市名片更加亮丽。205座城市书房、278处小游园、1100公里洛阳“乐道”,15分钟“阅读圈”“健身圈”“就医圈”“养老圈”基本建成,成为既有颜值更有温度的城市惠民新名片。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洛阳市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结合’‘转化’文章,将空间持续拓展出来,将潜力加速释放出来,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洛阳落地生根、形成生动实践,确保在开局‘十四五’、开启新征程中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高质量建设好副中心城市、现代化都市圈,不断开创洛阳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洛阳市委主要领导表示。(田宜龙)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