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筹办筹备决战决胜的关键一年。作为三大赛区之一,延庆全区的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全面转入赛事运行保障阶段。在筹备北京冬奥会的几年里,延庆在多领域全面发力。从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到引进高新产业聚集,从人员专业培训到强化旅游吸引力……延庆这座“冬奥冰雪之城”正加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基础设施全面铺开

眼看冬奥不断吸引人气,延庆需要一套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来承载八方来客。因此,成为官方赛区以来,除了赶工赛场,延庆也加快了各项设施的配备力度。

2019年12月底,京张高铁正线正式通车运营。冬奥会期间将有无数人涌入,顺畅的交通必不可少,京张高铁则应需而生。京张高铁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保障设施,它的开通运营标志着冬奥会配套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其中,延庆支线和京张线构成了北京市区往返冬奥会延庆赛区的便捷通道,进一步拉近了市民与冬奥赛区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京张高铁延庆支线开通后,北京市区到延庆城区的车程从近2个小时压缩为最快26分钟,延庆也借此进入首都“半小时经济圈”。

为一探北京市区与延庆之间的重要运输交点,北京商报记者来到了京张高铁延庆站。走进业务办理区后,记者发现,在这里,无论是买票、查询列车信息、绑定个人优惠还是打印发票,统统可以在站内配备的智能一体操作机上实现,大大便利了市民出行。

而在京张高铁延庆支线首末站,北京商报记者还看到了一座即将完工的一体化交通中心。作为北京冬奥会重点交通服务配套设施,一体化交通中心在冬奥会期间承担观众和部分注册人员的交通转换及服务功能。站在规划区,记者注意到,换乘中心还增加了与奥运主题相关联的服务功能;广场西侧设有公交首末站,共9条线路,36个候车位;站前广场两侧设置公租自行车50辆。也就是说,抵达延庆站后,除了自驾,观众还可直接选择公交、自行车等“无缝衔接”的绿色出行方式。

如果说便利的交通是串联起延庆的一张路网,那优质的医疗就是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重要“后勤保障”。对承接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的延庆区医院来说,这个任务既光荣又有一定难度。为此,医院打造了冬奥医疗保障中心,按照冬奥定点医院标准和流程进行功能设置,配备了256排螺旋CT、3.0T核磁共振仪、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等大型医疗设备,形成相对独立的就诊区域与服务流程,实现了检查、抢救、手术、住院一站式服务。今年1月,延庆区医院成功升级为全区唯一一家三级综合医院。

擦亮旅游金字招牌

除了围绕赛事的制造业外,还有更多业态被冬奥会赋予了新前景。京张高铁打破了西北部地区的交通瓶颈,完备的基础设施提供了更宜居的环境,庞大的客流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延庆。全域旅游,成为了延庆的另一块金字招牌。

最先嗅到机遇的是当地先发展起来的一批旅游从业者。选择回乡创办“大隐于世”民宿品牌的张海超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品牌在延庆共有19个民宿小院,周末基本是满房状态,节假日更是“一房难求”。

“冬奥让延庆快速蜕变的同时,也给了本地年轻人更多机遇。”张海超称,“除了最早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近年来本地居民也开始尝试将自家的房屋改为农家院、民宿等,还有不少居民开起了咖啡厅、采摘园。”“先吃螃蟹的人”越来越多,延庆村民开办民宿的热情空前高涨。加上当地扶持政策的接连推出,特色民宿逐渐在延庆形成了规模效应。据悉,到冬奥会召开前,这里将打造100个民宿村、1000个精品民宿小院、3000间精品客栈客房、20000张中高端住宿床位。

铁炉村是延庆知名的红色旅游村。时至夏日,房车露营地已在林间布置了起来,不远处的泳池处,工作人员摆弄着轰鸣的机器,向池内灌水清洗。不过,快速增长的游客也给这个发展中的地区带来了“成长的烦恼”。延庆区大庄科乡党委宣传委员贾德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随着西片红色旅游产业、高端民宿的发展,20年前的电网目前已经是“超负荷”工作。“一到夏天,客流激增,住户的用电量也猛涨,用电高峰经常会出现停电现象”,贾德勇称,“电网改造势在必行,我们通过对电网改造涉及村进行深度摸排后,完成了改造升级工程。”

据悉,此次电网改造工程,累计更换、新增变压器11个,架设电线杆600余基,架设大庄科村至瓦庙村段35公里高压线路,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游客满意度也随之大大提升。

高新产业落地生根

各类基础设施先后落地延庆,延庆的品牌逐渐打响。作为北京的西北门户,除了后世园经济带来的机遇,北京冬奥会更是为延庆绘制了一幅冰雪产业蓝图。选择在中关村延庆科技园区落户的科技类企业日渐增多,延庆产业结构布局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中关村(延庆)体育科技前沿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延庆借助北京冬奥会筹办举办机遇,利用冬奥会的场馆资源,将体育、文化等产业充分融合,布局冰雪体育领域,于是创新中心成为北京市唯一一座以冰雪体育为主题的科技园区,并于2020年9月开园运营。

创新中心建筑规模为14000多平方米,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本是一片厂房,在冬奥会的机遇下,创新中心将这批老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由以往的“银河面粉厂”“长城服装产业园”摇身一变,成为了现今容纳数十家企业的大本营。

北京商报记者在园区内了解到,这里目前已有40余家企业入驻,推动了延庆冰雪体育产业上下游的发展,产业生态圈正逐步形成。一圈转下来,记者看到,除了一批冰雪体育企业,一批运动检测与康复企业甚至是电子竞技企业也在此驻扎。作为第一批进驻的企业,必胜体育创始人高峰告诉记者,园区免费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大大减轻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北京冬奥会即将到来,作为主赛区之一的延庆,无疑有更大的地理位置优势” 。

开园不到一年,创新中心还有很多空位“待补”。园区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下一步,这里将依托现有冬奥场馆及区内的冰雪资源,以科技创新大赛为触角,进一步吸引各类企业落地,加强创新中心产业集聚效应和品牌辐射力。

全民迎冬奥

从硬配套到软服务,延庆已经铆足了劲儿,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北京冬奥会。去年7月,申冬奥成功五周年之际,延庆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举办地张山营镇办起了“冬奥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色服务项目也随之正式启动,面向全区1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通在线课程。

走访几间教室后,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参加培训的有村里的民宿经营者、生意人,还有田间地头的劳动者。教室内,不少“学生”正围着老师练习英语口语。据悉,此次开办的冬奥夜校以“争当文明东道主 建设最美冬奥城”为主题,以受众为导向,突破“夜”概念,利用下午和傍晚的闲暇时间,开展“冬奥夜校”课堂,普及冬奥赛事的基础知识。

在不少村民看来,冬奥会让延庆快速蜕变,村民的文化水平、素质教育也得“跟上”。延庆区第一职业学校副校长田毅敏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各个学校的课程是通过“点单派单”平台进行对接,平台上有70多家可承接派单需求的学校。村民以“抱团点单”的形式提出服务需求,由专门的工作人员统计村民需求并在线上下单,20人起可开课。截至5月底,仅田毅敏所在学校就已经为5000多人次提供了服务。

课程内容方面,大部分学校的课程是围绕冬奥知识、冬奥故事、冬奥技能、文明礼仪、志愿服务、妫川文化六个板块展开。“另外,我们近期还开发了一些实用课程,如西点和中式面点的制作、垃圾分类培训、布置民宿环境、基本的英语口语等”,田毅敏称,“在冬奥会来临之际,大家也可以用学来的知识和外国游客进行简单沟通了。”

除了开办夜校,为进一步提高本地居民对冬奥的理解,延庆还举办了多个“冬奥知识擂台赛”等活动;同时将涉及冬奥的主题舞蹈培训、绘画培训、英语培训、冰雪运动推广活动等39项冬奥知识普及系列项目纳入“点单派单”平台,有兴趣的居民可免费报名学习;组织开展冬奥倒计时300天宣传活动,来营造全民参与冬奥盛会的氛围等。

可见,北京冬奥会的筹办给延庆带来巨量机遇。借冬奥之势,延庆正打通各类资源,为下一步发展蓄力。(肖玮 杨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