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下午,随着央行宣布出手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在岸、离岸人民币汇率齐跌,一转此前上升态势。在央行发布上述消息之前,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升至6.36。记者注意到,自2020年5月底,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至7.1775以来,近一年来,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处于升值通道,已经创下近三年来新高。

对于此番人民币升值,业内人士普遍表示,美元走弱、资本流入等是推动近期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而对于个人和企业层面,人民币升值则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对于个人留学、购物、进口企业等,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意味着人民币更有购买力。但对于出口占一定比重的企业而言,未必如此。一位风险管理人士对记者表示,大幅升值,会导致出口受限。Wind数据显示,自4月中下旬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破6.50后,数十家上市公司开展外汇套保业务,甚至追加套保额度。

近一年持续升值兑一万美元少花超过8000元

5月31日下午,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

央行最近一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是2007年,彼时,人民币升值压力也较大。

对于此次央行调整,江海证券屈庆表示,从逻辑上讲,这是对冲人民币升值过快的工具,如果人民币升值压力过大,而央行又不希望人民币快速升值,就需要降低外汇市场的美元供给,或者增加人民币供给。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等于是降低银行可用外汇头寸,进而降低市场上的美元供给,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针对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5月30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时报》就曾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往前看,既有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也有支持人民币贬值的因素。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一是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二是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带动美元走强。三是全球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供给能力恢复。四是美国资产泡沫可能破裂,全球避险情绪升温。若未来通胀持续超预期,美联储很可能收紧货币政策,资金从新兴市场大幅回流美国,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货币将面临明显贬值压力,需要警惕。

但在央行发布前述消息前,5月31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经历短暂下跌后,继续上升,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升至6.36。记者注意到,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创下近三年来新高。

一位家有留学生的家长对记者表示,近一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在升值,一直很关注,对比下来,以目前6.3600的汇率粗略计算,兑一万美元,相比一年前可以节约超过8000元。

对于此轮人民币兑美元上涨,中金公司研报此前指出,美元指数的走弱是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的大背景,而国内资产对海外投资者吸引力上升亦导致北上资金加速流入,加快了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数十家上市公司开展外汇套保操作

但对于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持续升值可能并不友好。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出口企业肯定有影响,尤其是大幅升值,会导致出口受限。但对于大规模出口企业,可以做相应的风险管理,比如可以通过银行进行锁汇。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也加快了一些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操作。

Wind数据显示,自2021年4月下旬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破6.50关口后,数十家上市公司公告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

仅在4月23日这一天,就有超过10家上市公司发布开展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外汇衍生品业务的公告,还有上市公司增加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额度。

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波动贬值的概率更高

对于此前市场热议的“人民币升值是为对抗输入性通胀”的言论,此前召开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表示,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应当长期坚持。在这一汇率制度下,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关键是管理好预期,坚决打击各种恶意操纵市场、恶意制造单边预期的行为。

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有些市场人士热议的输入性通胀,大家担心更多的是国外央行大水漫灌,会不会传导到国内,造成国内CPI攀升,但要影响到CPI,还需要有传导途径和时间,“所以说输入性通胀至少当前还不是主流,但需要注意和警惕”。

华创证券研究所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短期来说(周度与月度),人民币汇率的准确研判几乎不可能的,就是自由波动,由内外盘定价机制决定;中期来说(一年维度),尽管汇率波动仍难预测,但波动贬值的概率更高,主要原因在于美元指数反弹概率仍较高;长期来说(三到五年维度),美元进入偏弱周期的概率更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