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安全直接关乎个人的财产及生命安全。对于金融行业而言,理应做好客户的信息保护。
据报道,银行出现个人信息泄露有两种可能:一是用技术从后台数据库导出,另一种是业务人员从前台导出。同时在提供流水查询的黑市,2000元可查一个月的流水账,5000元可查全部的流水账。人为和技术的原因,均有可能导致用户个人金融信息权益被侵害。加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也会导致个人信息泄密事件的不断出现。
从行业自身来讲,须强化自我管理。金融机构中,一些隐患值得警惕,比如为拉客户、冲业绩,违规泄露用户信息成部分银行的潜规则;银行内控漏洞致用户信息流进黑市;部分银行APP涉嫌过度索权致泄露信息风险上升;甚至不排除银行内鬼参与倒卖个人金融信息的情况等。于此,金融行业需要自己刮骨疗毒。
对非法披露他人信息、故意侵害他人信息权利的行为,应该设定最低赔偿金额,加大惩罚力度。金融监管部门须将保密义务作为金融监管的重点,对于发现的漏洞及时堵塞,对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损害客户信息安全的行为,应强化依法打击力度,不能仅局限于内部处理了事。
用户自己也须引起注意,发现权益被侵害时,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尤其是对于需要用户授权的协议,当慎之又慎,谨防“一次授权,长期有效”所带来的个人信息泄密。(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