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队跳水要特别专注,因为水花太小了,也没什么声音,如果不专注的话,一不小心就错过了。”外国网友凡尔赛式夸奖全红婵。

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比赛后,14岁的跳水冠军全红婵惊艳了世界。

天才少女用接近完美的表现,吸粉无数。全红婵的横空出世,让很多相关的“概念股”跟着火了。网友们的追星行动一天天狂热起来,村子成了网红打卡地,粉丝寄来了成包的辣条,还有企业纷纷捐赠财物。

网传当地企业向她家捐赠了一套房子、一个商铺以及20万现金。全红婵的父亲全文茂说,房产现金等捐赠一分也没拿,自己不会消费女儿的荣誉。

因为孩子还小,有更长的路要走,爸爸被全网盛赞“人间清醒”。他有很简单的愿望,希望女儿未来好好读书考上大学,长远的未来要靠自己。

短短半个月,在奥运留给所有人的美好记忆中,依旧不乏对冠军的片面解读,对流量的不择手段,对荣誉的反向质疑,对人的过度消费。

过去的很多年,我们渐渐放下对金牌的执念,学会享受运动的乐趣,在输赢之外找到关于竞技体育更原始更深刻的意义。

放下沉甸甸的执念后,仍会有很多五味杂陈。当全民追星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就得警惕那些评论区的阴阳怪气,那些追逐流量的人蜂拥而至不请自来。

对竞技体育真正的热爱,应该从尊重并理解运动员开始。这种尊重包括,不过度消费一个人,消费她的荣耀,消费她的周遭与过往。 那些堵在门口直播带货的人,那些纷至沓来的远亲,本应保有最基本的礼貌与克制。

这份理解包含最基本的礼貌,不对其家人做不负责任、不怀好意的揣测,不对运动员的教育与培养模式胡乱指责,不对运动员本人接受采访所表达的内容妄加评价。

天才的轨迹,不必每个人从此路过。为天赋异禀又自觉懂事的小姑娘营造一个宽松的舆论氛围,才是应有的共识。对她的爱与崇拜越是感性,对她的支持越要理性。

全红婵从体校转入专业训练时间不长,可以改造的地方还很多,潜力巨大。年少成名,如何面对不期而至的各种情况,是全红婵和她的教练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夺冠之前,她承受了不少生活的烦恼。夺冠之后,潮水般涌来的浪花不能只靠天才之手,每一个围观的人都要努力帮其解压。

所以,如果你喜欢幽默,不妨微微调侃。比如,饺子溅起的水花都比全红婵的大,全红婵夺冠后王者也只能玩一个小时。

如果不喜欢,不妨停在原地。不打扰,是礼貌。不越界,是尊重。(陶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