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和12日,是经济和金融数据披露日。这两日,A股市场展开调整。调整的原因可归纳为两个担忧:通胀会不会来,流动性会不会收紧?这两个担忧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半儿。

4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上涨0.4%。今年以来,CPI涨幅已是连续两个月同比上涨,环比则是连续两个月下降,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

当月CPI涨幅环比下降主要是受到春节后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同比上涨受翘尾负向影响大幅减弱为-0.6个百分点,比上月收窄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

在3月份新涨价因素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0%,为近一年来同比首次上涨,主要是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1.9%和12.8%带动;服务价格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2%。

3月份PPI同比上涨4.4%,环比上涨1.6%。自去年11月份以来,PPI同比涨幅已是连续五个月上涨,且呈现比较明显的上扬趋势,环比增速则比较平稳,近似一条横线。

PPI环比上涨主要是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同比涨幅中包括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0个百分点,以及新涨价影响约为3.4个百分点。

从国内3月份CPI和PPI涨幅以及整体走势来看,通胀离我们还很远。但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可能带来的输入性通胀来看,及时化解企业成本上升压力则是一件很迫切的工作了。再加上其他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的外溢效应,防范输入性通胀更要未雨绸缪早做预案。

从这个角度看,A股市场对通胀的担忧有点儿道理。

至于流动性有没有收紧,4月12日央行官员在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

4月12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M2同比增长9.4%,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贷款7.67万亿元,同比多增5741亿元。

“(新增贷款)对经济恢复保持了稳固的支持力度,有力支持了经济恢复、稳中加固、稳中向好,从全年看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是基本匹配的。”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认为。

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是否匹配,是衡量货币政策时度效的一个重要依据。据此,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速已可大致推断出来了。

4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再次强调指出,兼顾当前和长远,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政策不“急转弯”,引导形成市场合理预期。

显然,当前和今后的货币政策仍是稳字当头,而且“放水养鱼”的策略不会改变。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A股市场对流动性的担忧都是在“自扰”。

作为经济金融运行中最敏感的“神经”,A股现在对通胀和流动性的担忧应该更多地理解为是预警和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一个契机。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今年第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这一天,A股市场的疑虑也许会被打消。(阎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