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消费最前线,作者丨罗弋
山东某三线城市一处家电广场中,与外面炎热的天气氛围相反,明明正值周末,这里却安静异常,开了一整天的中央空调依旧在工作,人一进来,冷气扑面,亦如整个商场的人烟,乃至整个家电行业。
(资料图片)
去年无疑是家电市场最惨淡的一年,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2 年彩电、冰箱、洗衣机、燃气热水器、小家电几个传统品类的线下零售额同比下跌了 27.4%、17.5%、25.4%、30.8%、31.1%;而线上市场彩电、洗衣机、燃气热水器、小家电也出现下滑,分别为 10.4%、2.5%、0.2%、8.3%。
今年 618 刚过,家电器品类从表面来看算是勉强缓了一口气,据悉,今年年中大促,家电消费景气持续上行,仅是京东到家的家电品类销售额就同比增长 180%,空调、厨电复苏节奏相对较快;扫地机销量增速转正。
但值得注意的是,据魔镜数据,尽管家电 618 销量同比高增,可客单价下滑较为明显,显示收入预期下滑下,消费者追求 " 性价比 " 消费。线下商城也是如此,优惠冲销量的招数千奇百怪,甚至有销售人员宁愿自降提成来补贴客户,只因为月内一单还没开。
总之,家电消费,似乎在层层降级。
降价之势,滚滚而来
量价难齐升,这个贯穿消费市场的死规则算是在家电行业体现得淋漓尽致。以曾经根本不愁卖的小家电为例,均价上涨会明显导致销量下降,2022 年,小家电线上零售均价 201 元,同比提升 9.7%,线下零售均价 465 元,同比提升 4.5%,同期,小家电零售量同比下降 12.7%。
进入 2023 年,消费降级的魔咒不仅紧箍着小家电,也慢慢渗透到整个家电市场。历经去年的低谷,今年元气恢复最快的是空调,数据显示,2023 年一季度,空调内销出货量达到 2200 万台,出货量创 Q1 历史新高,出货量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 17%。
但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空调增长并没有集中在美的、格力等头部品牌身上,反而更加偏爱奥克斯、TCL、长虹和海信等二线品牌。根据各家资料,3 月份美的、格力内销同比增长 11.54%、15.69%。而奥克斯、TCL、长虹和海信内销同比增长 46.55%、40.0%、100.0% 和 30.95%。
这种少见的差距不在于其他,关键原因在于价格差异。以美的与奥克斯为例,根据 " 钉科技 " 统计,奥克斯空调的产品均价为 2805 元,低于行业平均 3000 元左右的水平。TCL 空调的价格更是 " 离谱 ",2 月份,在各种消费补贴下,一款 26 匹 3 级变频空调一度低到 1690 元。
对比之下,美的品牌的产品均价达到了 3387 元。从 1 月市场机构的数据来看,美的空调线上、线下产品均价还在不断提升,其中线上同比提升了 170 元,达到了 3373 元,是 Top10 品牌中均价增长最大的品牌,线下市场美的空调均价更是达到了 4562 元,同比提升了 527 元。
品牌定位与价格差距或许在从前反应在消费端上并没有那么明显,更何况,几年前年轻人对于家电消费的要求不低,高端品类的市场热度更高,但如今,显然是风水轮流转,而这种落差恐怕不是短期现象,从各大厂商的动作来看,家电降级似乎还会继续下去。
至少空调市场如此,毕竟年初至今,月兔、乐京、飞利浦、中汇达、荣事达等一批中小空调品牌纷纷投产新生产基地,扩建产能。2 月份,月兔马鞍山一期投产,产能 100 万套,整体产能 400 万套;3 月份,TCL 武汉制造基地投产,首期年产能 600 万套;同月,安徽乐京空调基地投产,最大产能 300 万套。
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二线厂商异军突起,头部品牌不得不开始忧虑。今时不同往日,2022 年一整年的沉寂足够让美的、格力等一众大厂草木皆兵,即便是从前不放在眼里的五环外品牌。就目前看来,跟着打价格战或许是能立刻夺回主权的最佳办法,但问题在于,今年还有品牌打得起吗?
以格力为例,2022 年,格力营业总收入 1901.51 亿元,同比增长仅 0.2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245.07 亿元,同比增长仅 6.26%,毛利率水平较 2021 年仅增加 1.21%,且主要依靠空调业务,其空调业务较 2021 年同比上升 2.39%,贡献毛利率达 32.44%。
贸然价格战,很有可能会将本就增长无力的毛利率拖至下滑。这不是空穴来风,早在 2000 年,空调行业就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现象级价格战,据奥维云网统计,当年是部分中小厂商率先对旗下所有产品全面降价,格力、美的和海尔不得不跟进,导致行业均价降幅高达 40%。
那一战,两败俱伤,不少中小厂商就此出局,典型代表是春兰空调。而格力一众大厂也伤痕累累,据公开数据显示,2000 年,格力品牌毛利率实现为 27.49%,此后四年的毛利率分别为 21.9%、20.79%、17.57% 和 16.51%,逐年下滑。
一步退,步步退。昨日血泪尤在,它们似乎不敢轻举妄动。
品牌想冲高,但消费者不允许
在价格战之外,家电谋求高端化发展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在腰部品牌拼命追求性价比的时候,头部品牌则走上了完全相反的道路。家电越卖越贵,这是消费者不得不承认的市场现状,根据奥维云网 2022 年 3 月线下监测数据,冰箱、冰柜、洗衣机、独立式干衣机和空调的均价分别为 6595 元、1787 元、4372 元、8933 元和 4077 元。
高端化特征一目了然。
各大品牌的矩阵搭建也在朝着高端化步步靠近,例如海尔推出卡萨帝品牌、美的一下带来了两个高端品牌:凡帝罗和比佛利,分别主打冰箱系列和厨卫系列。2018 年,美的再次推出 COLMO 品牌,定位为 AI 科技。除此之外,它们还在马不停蹄地吸纳海外技术与品牌。
据悉,有传闻称美的要收购瑞典知名高端品牌伊莱克斯,在此之前,美的还收购日本东芝家电业务、意大利中央空调企业 CLIVET、美国吸尘器企业 EUREKA 以及机器人制造商德国 KUKA 库卡。海尔相继收购 GE Appliances、Fisher&Paykel、Aqua 和 Candy 等一系列海外品牌,目的就是为了迅速占领高端家电市场。
整体来看,消费市场对于家电的要求的确处于上升阶段,艾媒咨询报告显示,产品设计独特、智能家电网、产品精致美观已经成为 2022 年中国消费者购买家电产品偏好因素中的前三甲。加上家电功能的迭代,都不断在催化行业低端产品的淘汰。
但企业明显过于心急,坦白来讲,家电高端消费远远没有实现大众普及,比如卡萨帝,曾经一度陷入消费者只认海尔,不识卡萨帝的尴尬局面,反应在营收方面更是直白。据统计,在 2020 年的时候,卡萨帝的年销售额还不到一百亿元人民币。根据海尔智家 2021 年年报,2021 年卡萨帝实现了 129 亿元的销售收入,相较于 2020 年增长了 48.3%,但海尔智家 2021 年实现收入 2275.6 亿元,卡萨帝所贡献的销售额占比只有 5.7%,2022 年的营收有所增长,但占比并没有提高多少。
同样的,2022 上半年美的 COLMO 高端品牌突破 40 亿元,虽然实现了 150% 的同比增长,但如果与美的同期 1837 亿元的总营收来看,仅占总营收的 2.17%。此外,在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常用家电一次次突破人均拥有率后,企业避重就轻,将高端化的任务分散到了新派家电上。
干衣机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两年,干衣机的平均售价一年高过一年。2021 年线下干衣机均 8593 元 / 台,同比增长 11%,到 2022 年一季度,干衣机均价再次提升至 8933 元 / 台。诚然,这种小众家电有着极大的价格发挥空间。
然而,愿意买单的人却寥寥无几。
目前来看,干衣机市场规模尚小,不及洗衣机和冰箱市场规模的十分之一,更难以企及年度销售额高达 2000 亿规模的空调市场。2022 年前三季度,国内干衣机市场规模达到 46 亿元,根据安信证券数据,全球干衣机 / 洗衣机销量比例平均为 21%,我国干衣机和洗衣机销量比例仅为 1%。
一冷一热,矛盾无须多言。
海外消费者也买不起 " 高价 " 家电了
家电消费悄然降级,把目光从国内市场转移到海外,这种情况依然没有转圜。近日,主要卖电子产品的百思买交出了一份相当差劲的财报,在截至 1 月 28 日的三个月里,百思买销售额同比下降近 10%。
这其中,不得不提到海外消费者这两年在电脑、手机、电器等产品上的消费意愿降低,百思买预计今年同店销售还会下降 3% 至 6%。今年 3 月份的一组数据曾赤裸地揭露出目前海外家电市场的境况,常用的家电均价基本都在下降。
例如,电烤箱均价为 42.34 美元 / 个,环比下降 1.3%;电炒锅均价为 23.42 美元 / 个,环比下降 12.8%;2023 年 4 月,吸尘器均价为 35.04 美元 / 台,环比下降 11.8%。至于大家电品类,最明显的是冰箱,根据 2023 年 4 月出口数据,冰箱均价为 124 美元 / 台,环比下降 2.7%。
海外家电不景气,这对国内品牌而言不是什么好兆头。" 饱和 " 二字作为关键词,在这几年始终贯穿在家电市场中,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目前我国每百户拥有的空调数量为 117.7 台,彩电每百户 120.6 台,就连抽油烟机、热水器、洗衣机的每百户保有量也近乎过百。面对此情此景,海外营收至关重要。翻看各大品牌的财报也不难发现,几乎每家的海外占比都不低,2022 年财报数据显示,海尔智家海外营收占比 52%(1261 亿),美的为 41.5%(1426 亿),格力为 12.2%(232 亿)。
格力稍落下风与庞大的空调业务脱不开关系。海外的空调消费一直是整个家电市场中难以补齐的短板,据悉,全球各地区只有我国跟日本的空调使用率较高,日本冷冻空调工业会的数据显示,在除日本和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由 1 台室内机和 1 台室外机构成的家用空调的变频化比例仅为 45%。
欧洲地区更是空调 " 荒漠 "。除了盛行的环保意识,高昂的售价与安装费也是让欧洲消费者对空调望而却步的关键原因。有报道称,在英国买一台立式空调大约要 3000 英镑,约合人民币 24000 元。不同于国内的家电 " 送货上门,免费安装 ",在欧洲送货和安装是需要另外付钱,按照时薪制计算,仅仅安装一台空调大约 1500 欧元起步,约合人民币 1 万元。
有数据显示,欧洲空调普及率甚至不到 5%。
从去年开始,国内的家电出口总额严重下滑,其中,空调的下滑尤其明显。据海关总署,2022 年上半年,我国家电出口总额同比下滑 8.2%,2022 年 1~8 月,空调出口累计销量为 3,715 万台,同比下降 12%,累计出口额同比下滑 1.9%。
尽管前行困难,家电巨头放弃的可能性也不高。为了拿下欧洲市场,国内很多家电品牌使出浑身解数来迎合。早在 2015 年,美的就与德国企业博世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合肥生产的多联机输出到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市场。
2016 年,格力获得德国国家电器安全认证标志,同年,美的收购意大利空调企业 Clivet,大举进军欧洲市场;2018 年,海尔在米兰的一个国际博览会上展出空调等中高端产品。为了尊重当地时薪制背景,格力在西班牙首发的 G-Tech 空调,其中一大卖点就是易拆卸、易清洁,易安装。
可从 2015 年算起,家电巨头在欧洲市场已经摸索了八年,似乎效果寥寥。至于往后会不会逆袭,一切定数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