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过法。各式各样过新年的背后,勾勒出的是我国人民生活富裕、幸福安康的新时代图景。微信、视频拜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对于今年选择就地过年的人们来说,云拜年的意义格外不同——虽然隔着屏幕,但并不隔绝家人的爱和温暖。

刘女士在北京工作,往年她都要提前抢春运的火车票,带上给父母的礼物回老家过年。今年,由于此前她老家属于中风险地区,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刘女士选择了就地过年。虽然没能和父母过上一个团圆年,但刘女士表示过年的仪式感一点儿都不能少。

刘女士的妈妈在电话里指挥她打扫卫生,给住处做了一个大扫除,再贴上对联和福字,挂上红彤彤的小灯笼装饰。刘女士的父亲则通过微信视频远程“指挥”她把早就从老家寄来的美食下锅或蒸或煮。“尝着这些熟悉的味道,我就感觉像是在家里一样。”刘女士表示。

除夕晚上,刘女士的父母做好饭菜后打开了手机视频,虽然今年与家人两地过年,但他们通过网络边吃饭、边聊天、边看春晚,刘女士表示自己也不觉得孤单了。一家人还在微信群里分享过年表情包、送祝福、抢红包……刘女士表示,真的很感谢现在网络的便利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发微信、短信、打电话就能问候拜年,于人于己都很方便。

除了在线上和家人互动以外,还有不少人选择走出家门,选择不一样的过年方式。目前,在北京读研一的孙先生是个博物馆迷,平时就喜欢组织同学和朋友逛展。今年春节孙先生也没闲着,选择在博物馆里过春节。孙先生从故宫的馆藏文物展逛到嘉德艺术中心的国潮文学乐园,从震撼、庄严的情绪转换到复古、童趣的氛围,孙先生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感受别样年味儿。

此外,越来越多的市民都希望过一个健康年,并通过运动拥有健康的体魄。今年,不少体育场馆在春节也不打烊,很多市民在滑雪场、滑冰场、蹦床馆体验运动带来的乐趣。大年初四,记者在北京某雪场看到来滑雪的游客人潮如织,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运动的好心情。

无论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如何变化,年味儿依旧是人们挥之不去的情结。过年到底该怎么过?大家的答案越来越丰富多彩。因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再造,有了更为轻松、时尚,更适合现代人生活习惯和节奏的新年俗。它们丰富了春节的文化内涵、情感内涵,正在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