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1月,江苏第四轮农村改革试验正式启动,改革试验周期为两年。近一年来,24个省农村改革试验区围绕六大方面41项改革试验任务大胆试大胆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绩单”。
机制创新铸就粮食等重要农产品“金钟罩”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作为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江苏不仅端稳了全省8500万人的饭碗,而且为全国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这背后有江苏始终把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放在深化农村改革的突出位置,持续强化保供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之效。
有效调动农民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江苏各地多管齐下,从不同环节入手,从细微处着眼,努力筑牢粮食安全的屏障。为保障群众“米袋子”,盐城市亭湖区、徐州市铜山区、泰州市姜堰区、泗洪县等地探索推出粮食类家庭农场养老保险补贴政策,引导家庭农场主“升级”养老保险,解决了种粮农场主的后顾之忧,促进家庭农场多种粮种好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供给不仅要“充足”,质量更要“安全”。泗洪县采取“大户+散户”“产业联盟+散户”“公司+散户”三种模式,以“土地赋码”“标准化赋能”“人地合一”双网格全程数字化“云上监管”为路径,将广大小散种植户纳入监管范围。常州市武进区全面建成以村级服务站(点)为最小网格的精准监管服务网络,全面铺开更加精准的胶体金新型检测技术,并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构建了“数字化+网络化”的精准监管长效机制。
模式创新打造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转型“推进器”
绿色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如何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尽可能降低农业生态环境安全风险?昆山市、泰州市姜堰区、淮安市洪泽区积极探索稻麦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机制,建立了肥药购买“实名制”电子追溯平台,实施了农民肥药限量使用“承诺制”,并配套制定稻麦肥药限额使用技术规程。对重点流域周边的稻麦肥药限用后造成的损失,泰州市姜堰区初步形成农户损失生态补偿机制。淮安市洪泽区积极探索减基于化肥减量的水稻低碳认证交易机制,通过对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内主体生产的稻米进行碳标识认证贴标,并积极推动水稻碳交易和低碳大米销售,推进水稻减排固碳价值实现。
修复沿江近海渔业生态环境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江阴市积极探索长江10年禁渔快速响应机制,建立了“江盾”统一指挥调度平台,打造了一批智慧巡护的标准化护渔点,强化了一支反应迅速的渔政执法队伍,切实保障“禁渔令”铁令生威。常熟市积极探索长江10年禁渔共建共享融合监管机制,通过编制一套教材,夯实禁渔“共建”知识基础;建设一批站点,打造沿江“共治”网格节点;搭建一个智慧禁渔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云端交汇,形成了多部门常态化联勤联动新模式。
数字技术为新型农村社区装上“智慧脑”
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部分试验区积极融入我省“数字乡村建设”,着力推动“互联网+”乡村治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模式创新。南京市浦口区通过搭建数字乡村综合治理服务平台,制定治理数据标准规范,构建乡村数据资源库,设立数据专岗及数据更新机制,实现乡村决策从“一盘沙”到“一盘棋”转变,探索出都市近郊型乡村数字化治理新模式。淮安市洪泽区构建社区事务协商机制和社区理事会制度,破解农村新型社区公共事务“无人管”问题。
部分试验区统筹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执空间治理之笔,绘人居环境之卷。溧阳市通过拆除违章建筑、盘活闲置农房、有偿使用村组公共资源,引入文旅公司打造观光节点和民宿,构建了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管护机制,美化了农村环境。无锡市锡山区初步搭建“乡村公共空间管理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一张图、管理一体化、平台一网通”,并依托平台构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联合监管快速响应机制。宿迁市宿城区以黄河生态富民廊道为载体,打造乡村公共空间治理2.0版,对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出的土地进行分类并形成利用模式,探索公共空间治理强村富民机制。
改革激活资源要素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动力源”
“人、地、钱”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最关键支撑要素,是深化农村改革重点激活要素。如东县率先探索“无人化”新型合作农场模式,通过“信息化”接单、“无人化”作业、“智能化”管理,实现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有效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谁来种地”难题。为持续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泰州市高港区、泰兴市开展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高港区制作区政策问答口袋书,建立了延包分类施策制度,泰兴市构建了延包对象分类处置机制、人地矛盾解决机制、特殊群体承包权益保护机制。
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规范“转”起来,泰州市姜堰区构建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准入机制、土地租金的“评估+熔断”竞价机制和优质新型经营主体接续经营机制,初步形成一套“入场有门槛、竞价有机制、发展有后劲”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制度体系。
“金融+保险”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驾护航。泰兴市通过开展“线上首贷系统+线下银行走访”相结合机制,有效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首贷”问题。句容市整合多部门数据,建设了农村信用信息平台,并依托银村共建抓实整村授信,初步形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发展机制。泰州市姜堰区、徐州市铜山区试点家庭农场种植业综合保险,险种解决了小品种“投保无门”,保额不仅涵盖物化成本,还包括土地租金,为家庭农场提供兜底保障。
改革无止境,蓄力再出发。江苏将继续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耕农村改革“试验田”,长出示范引领“好庄稼”,为江苏农村全局性改革探好路、领好向,加快释放农业农村发展的潜力动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吴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