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延毕通常是被动行为,因考试挂科、毕业论文没通过、学分没修满或家庭变故等不得已而为之。一旦延毕,学生很容易被人以有色眼镜看待,背负的压力倍增。
但当考研国家线、国考进面、调剂、春招在三月的热搜上滚动,升学就业、考公考编、论文科研的迷茫在每个毕业季老调重弹,年轻人们被时间逼到墙角的焦灼也随之翻涌,一些新的共识在角落里悄悄达成——保留应届生身份,采取主动延毕的方式应对普遍的困境,像是为自己争取了多一分机遇。
有的研究生为了以应届生身份找到更好的工作选择延毕;有的本科生因准备考研选择延毕,甚至为此主动挂科。受访者中,连同学就读的学校采取的是学分制毕业,如果学分修够就必须毕业。连同学在大四那年选择故意挂掉了一门专业实践课,他也最终“如愿以偿”地以1分之差顺利延毕。
连同学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接受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不虚度光阴,多一年少一年,不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据中国青年报社调查显示,73.1%的受访大学生表示身边有选择延毕的同学。没有修完学分或没完成学位论文是大学生延毕的首因,其次是为了保留应届生身份。42.8%的受访大学生觉得选择延毕是希望保留应届生身份。因为:
1、就业太难,很难找到较为较好的工作或只能找到很差的工作。2、想保留应届生身份,因为到处都有应届生身份限制。3、给自己留一年相对光明正大身心负担小的考研考公考研考编或求职就业的时间。4、想给自己留一年就业缓冲时间,等待经济形势和就业形势变好,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5、前途迷茫,工作、职业、发展方向都不确定,未来不确定性大,对离开校园、进入社会、进入职场充满了恐惧,非常焦虑,不太愿意面对现实而选择了暂时逃避,想要多一点时间和空间来过度和适应。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分析,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延期毕业目前还能引发关注,表明我国高校弹性学制、完全学分制的推进还不够。“应当认识到学生成长发展的个性化需要,让他们能够依照个人情况、家庭条件自主选择学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