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健身课程内容生产与运营服务商“爱动健身”宣布完成过亿元C轮融资,由小米科技领投、顺为资本跟投,厚谷投资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小米跨界“健身”赛道,早已不是新鲜事。近年来,品牌积极打造健身生态链,此前曾参与研发和投资多款健身硬件产品;顺为资本也曾投资过体能训练公司壹季体能、智能运动品牌云麦科技、少儿体育教育公司牛牛成长等项目。
与此同时,苹果、华为等行业巨头,Keep、咕咚等与互联网健身科技公司,甚至抖音、快手等社交类短视频平台也在此领域积极布局。谁能笑到最后?
自律经济崛起,小米率先入局
2020年对健身行业而言,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下健身行业备受打击,健身房闭门或“跑路”成为普遍现象;另一方面,线上健身迎来“东风”,根据麦肯锡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报告2021》,疫情发生之后国内线上健身用户增长23%,其中有意继续进行线上健身的占据60%。
另据统计,2019年中国居家健身市场规模达281.5亿元,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5%,2021年预计可达404亿元。不难发现,居家健身正成为新的赛道机会点。
目前,热火朝天的健身行业资本市场上,已跑出不少头部上市公司:2019年美国“Peloton”率先成功IPO;2020年国内的“舒华体育”正式登陆A股;Keep则于2021年1月完成F轮3.6亿美元融资,打响了“居家健身”开年“第一枪”。
跨界玩家中,小米则跑在前线,积极布局健身生态链,此前已陆续推出小米手环、小米手表、体脂秤、筋膜枪、走步机等多个健身硬件产品。今年初,品牌打造具有健身功能的智能电视,一套“居家健身全家桶”已经基本成型。
赛道逐渐拥挤,新玩家争相布局
“居家健身”赛道上的玩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软件内容为主的互联网健身科技公司,比如Keep、咕咚、悦动圈等;二是以智能硬件为主的消费电子公司,如舒华、乔山、金史密斯,以及跨界玩家苹果、华为、小米等。
目前在国内,擅长打造软件内容,已形成健身社群文化的Keep“一枝独秀”。据艾媒咨询数据,去年疫情期间,以Keep为代表的中国运动健身APP用户数超过3.5亿,较2019年增长超12%。下载量方面,2020年1-2月,Keep日下载量增幅478%,创下历史新高。
而作为流量巨头,抖音、快手也不甘示弱。疫情初期,快手上线“客厅健身房”活动。据卡思数据显示,2020年有超2300万人在快手发布运动健身相关视频,超1.1亿人在快手观看并点赞运动相关视频,在快手直播教用户健身的主播更是突破60万人。
甚至连腾讯,也在资本层面果断出手:去年9月,腾讯投资了全球第一款上市的“硬件+内容+服务+AI”一体化智能健身产品——FITURE魔镜,尝试通过打造出单品牌“爆款”的方式形成品牌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再做品类上的延展。
相比之下,小米、华为在健身硬件品类的普及率方面更具优势。以小米为例,据市场调研机构IDC统计,2020年全年小米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共计1350万台,占据全球8.8%的市场份额,排名仅次于苹果。品类方面,小米健身类设备数量也遥遥领先。有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小米持续完善健身IoT生态圈,实现“软硬结合”,并实现打造统一化的软件平台对其硬件进行管理,品牌跻身“居家健身”一线品牌并非难事。
“线上健身”走向内容生态之争
尽管各入局者路线不同,但不难发现,健身行业最终仍要走入内容生态之争。
目前,无论是线上健身平台还是线下实体门店,都在发力打造优质的课程内容。以“超级猩猩”为例,2020年12月,超级猩猩宣布四大自研课程“厂牌”成立。每一个“厂牌”都设置有一位主理人,他们将负责围绕各自“厂牌”的精神内核,引导课程的制作风格。
小米也已率先行动。通过投资“爱动健身”等专注健身课程研发和分发的健身平台,品牌正在不断弥补自己在软件内容上的不足。“国内健身人群规模增速显著,疫情后行业热度高,中国未来有机会成为全球领先的大健身市场。我们会持续看好家庭健身场景,智能硬件+运动内容,健身生态市场潜力可期。”小米集团战略投资部爱动项目负责人夏雨晨曾表示。
苹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去年9月,苹果在2020年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以健身服务为核心的新服务Fitness+。借助Apple Watch,Fitness+可以与iPhone、iPad、Apple TV等多款硬件实现互联互通,用户可以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实现个性化健身,并实时同步运动数据。
这充分体现了苹果“硬件+软件服务”的新业态。苹果目前已拥有完整的硬件生态,Fitness+的推出帮助苹果补足了其在运动课程方面的不足,更好地与用户实现深度捆绑。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仍然面临课程内容参差不齐、社交体系不成熟等诸多问题,但从长期来看,“线上健身”注定将成为科技巨头们博弈的新战场。未来随着设备的不断迭代更新,发展秩序的逐步建立,更加成熟的线上健康生态值得用户期待。(许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