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为农业赋能,数字化的渗透让汗滴入土的农业改变原本的模式,农业生产正实现提质增效……”这是不少人对当前江苏数字农业的概括。的确,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数字科技正成为信息时代江苏助农兴农的新利器,通过建立数字农业智慧平台、智能物联网平台等,江苏突破了一批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开发一批实用的数字农业技术产品,建立了网络化数字农业技术平台,肥沃的江苏土壤被激发出无限潜能,全省有20个县(市、区)被评为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64项成果入选全国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数量均居全国第二。
从“镐锄镰犁”到“数字农具”的蝶变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仪征新集镇花园村时,村里的金泉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金泉也开始了当日的麦田巡视。“高科技‘上岗’后,你看,茎秆粗壮,麦穗大,又是个粮食丰收年。”金泉指着麦田乐开了花。
家庭农场里,一排排无人驾驶的大拖拉机、遥控飞行的植保机以及人工智能的插秧机等涉及种植全过程的新农具整齐排列,这些便是金泉提到的 “高科技”。金泉介绍,依托互联网新技术,这些可自主作业的智能装备不仅在田间耕作用上“智能算法”,插秧时也配上了“智慧大脑”,即使在粮食收割阶段,也能通过数字芯片实时图传控制实现远程无人化。
从“镐锄镰犁”到“数字农具”的巨变,农场种植实现了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精准施肥以及精确收获,金泉对种粮的发展前景也更有信心了。他算了笔账,自建立了 “物联网+农机”管理中心后,农场耕作效率和质量更高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稳步提升。仅在植保这一环节,由于可根据病虫害和田块土壤肥料的需求进行精准植保和精准施肥,可减少农药使用24.5%,减少肥料使用4.8%,增产近12.4%,此外一架无人植保飞机作业效率为50亩/时,约为人工效率的30倍。
当然,数字科技带来的种植业的改变,不单单体现在粮食种植方面。初夏的南京汤山翠谷现代农业示范园里果蔬飘香,尤其是那顺着蔓藤生长的番茄,一串串红的娇艳欲滴,黄的晶莹剔透,紫的犹如玛瑙,格外引人注目。除了颜色不寻常外,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十多个品种的番茄生长环境也不一般。宽敞的玻璃温室里配备了传感器、摄像头、灌溉系统等智能设施。气温高了,温室里的窗户将准时打开通风,土壤干了滴灌系统会自动浇水,传感器还会传递茎叶粗细、果子大小的实时信息。
省农科院信息中心王宝佳介绍,目前设施蔬菜种植面临着用工紧张、水肥环境精准调控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等问题。2021年省农科院受汤山翠谷委托,围绕设施蔬菜智能化生产需求提供技术服务。他们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精准地对番茄生长过程和状况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感知、分析,实时判断异常并预警预报,破解了种植难题,使其转型发展为智慧农业生产基地,打造了“汤山翠谷”智慧番茄品牌,并逐步开展休闲采摘、科普教育等营销活动,带动番茄销售供不应求,实现了高品质的设施番茄年亩产2万斤,亩利润超5000元。
“黑科技”加持,渔业走上转型升级路
当农业插上数字的翅膀,“数字”鱼塘会是怎样的景象?每天清晨,泗洪县金水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刘阳都会走进智能农业控制中心,通过大屏幕查看育种池的水质参数,随后,将生产过程中所有实时更新的信息进行整合,精准掌握现场情况。傍晚是水产养殖投饵最忙碌的时间,他带着饲料来到池塘前,装入自动投饵设备里,点击按钮后, 如同模型般的黄色自动投饵船缓缓驶向池塘中央,均匀地投放饲料,10分钟后自动投饵船完成了平时5名工人的工作量重新驶回岸边,刘阳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氧操作。
泗洪水产养殖总面积约27万亩,年产各类水产品9万吨,因此,对于当地的水产养殖人员而言,“数字”养鱼已不再是新鲜事。通过应用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坐在办公室操作电脑或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控鱼塘水体,并开展移动巡查、增氧联控、鱼情分析等,既便捷又节省人力成本。不仅如此,通过智慧平台的建设,当地还突破了传统养殖管理方式难以长期准确反馈养殖基数以及责任追溯困难等监管短板,打造养殖、种植、监管、流通、溯源一体化的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带动产业链往更深处延伸、往更宽处拓展。
在洪泽湖畔的泗阳水产养殖人员一致认为有了数字“黑科技”的加持,水产品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产量显著增加,经济效益大幅提升时,固城湖边的螃蟹养殖户也在庆幸,通过发展“农业+数字化”新业态,养殖瓶颈实现了突破,螃蟹品质不断提升。
螃蟹养殖是南京市高淳区的重要富民产业,全区养殖面积超20万亩,总产值20亿元,从事与螃蟹相关产业农户有10万多户。近年来因历史围垦导致湖泊面积萎缩、蓄水能力降低,区域水质面临多重考验,固城湖螃蟹的优势不再明显。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深入,高淳尝试“农业+数字化”业态,探索螃蟹养殖新路径,不仅建设自动投喂系统、水质监控、增氧、视频监控等智能管理系统,还建成了集水质环境参数在线采集、智能组网、远程与自动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水产数据中心及物联网监控系统。
现在,高淳的蟹农只需打开手机终端,就可随时随地了解养殖塘内温度、水质等指标参数,一旦发现某区域溶氧指标预警,只需点击“开启增氧器”,就可实现远程操控,不仅养殖技术更科学,养殖成本也不断减少,还有效提升了养殖生态环境。“去年,高淳螃蟹不仅产量高,而且规格大,螃蟹平均规格达到4两以上,部分养殖企业的亩产达到300斤以上,半斤以上的螃蟹占到60%。”当地的养殖户欣喜地向前来咨询的同行介绍着自己的数字养殖经验。
精细化“放牧”树立养殖业新标杆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赋能,数字化的渗透不仅影响着种植业、渔业,也成了畜牧养殖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途经。
不必人工每日精准定量投喂,不必人工监测鸡舍的温度,不用人工铲除粪便,只需技术工人轻轻一点按钮,自动化设备立即启动,喂料线缓缓运行,调制好的饲料便被自动“送”进食槽里。通过设定好的程序,饲料从中央料线直接输送到鸡舍,实现自动化喂料;鸡粪也可以通过机器控制,实现一键输送到有机肥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这一幕不是影视里虚构的家禽养殖最新场景,真实的存在于连云港启迪禽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高智能数字化蛋鸡舍里。“以前散养蛋鸡自然产蛋率不高,只有40%左右的产蛋率。实施数字化改造后,产蛋率最高可达97%,90%以上的产蛋高峰甚至可以持续6至8个月。”提起数字化养殖给企业带来的变化,连云港启迪禽业发展有限公司邵兰兰如数家珍。她介绍,作为全自动高智能蛋鸡养殖及销售及种养结合为主的省级农业化龙头企业,启迪禽业通过“互联网+农场”的模式,实现高智能数字化在蛋鸡养殖过程中的应用,现在一栋鸡舍5万羽蛋鸡,只需一名工人即可轻松管理。
当然,数字化带来的科学精准的养殖,在减少投入品的使用,降低养殖成本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通过向农户推广智慧养殖新技术,近两年直接带动100多户农民从事养鸡事业,其中从事养殖,养殖规模达到10000羽蛋鸡的养殖,可盈利22万元,农民合计年增收226.48万元。
近期全国各地生猪存、出栏量大幅下降,生猪及生猪产品市场价格涨幅明显,生猪市场保供形势也愈发严峻。为扩大生猪生产能力,增加猪肉供应渠道,保障猪肉市场供应,我省不少生猪养殖户迫切希望借助“数字之力”,实现机械化与集约化养殖,从未提高综合生产力和市场竞争。
沭阳牧原农牧有限公司通过不断尝试,真正将梦想变为了现实。当发现传统的养殖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要求后,牧原农牧通过提升规模化养殖场的数字化水平,大大提升了地区生猪养殖技术的进步,在人力、水电成本不断降低的同时,还促进了商品猪出栏率的提高,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张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