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健康是民生所系,关乎万家幸福。面对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元化健康需求,呼和浩特市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通过“首都”带“首府”,引进区外高水平医院专家团队,加快推动我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努力打造全区的医疗中心,以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新成效,切实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
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升首府公立医院核心竞争力。目前,北京友谊医院内蒙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市第一医院的变态(过敏)反应中心、市中医蒙医医院的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市中医蒙医医院的国家睡眠医学分中心和市第二医院的北京佑安医院国家重点专科(肝病科)分中心等4个国家医学中心分中心,正在有序推进。同时,我市以实施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为契机,积极开展首府地区公立医院临床重点专科攻坚行动,持续深化与北京、天津等先进地区的合作交流,重点打造自治区公立医院重点培育建设重点专科25个、市级公立医院培育建设重点专科12个。加大与区外优质专科医院合作力度,推动旗县区“名专科”医院建设(启动20个“名专科”建设),现已组织专家完成评审标准制定,正在进行重点专科项目评审工作。
加快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完善院前急救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我市组建了由政府主导的分区域、分层次、多形式的医联体医共体和专科联盟。以内蒙古医院、内蒙古医科大附属医院和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牵头组建城市医疗集团,积极发挥三级综合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城区二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农区组建紧密型医共体,实行人才、技术、管理、病种“四下沉”服务,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目前,各层级医联体单位涵盖了我市全部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20多家民营医疗机构,初步实现了不同类别和层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同时,我市对120医疗急救能力进行扩容升级,呼叫线路由30路增加到60路,入网车辆由38辆增加到174辆,新增临时急救站点29个。目前,120呼救满足率100%,10秒内接听率100%。升级后的120指挥调度平台,增加了急救数据分析、医疗优先调度、呼救电话定位、服务质量控制、重大事故预警等功能,与110、119、122、应急管理等多部门实现了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
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打造互联网医院,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我市积极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参加国家药品集采。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地区共完成国家组织和省际联盟共512个药品品种、38类医用耗材的集中采购,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平均降幅62%,2022年节省资金9.4亿元。全市3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启动DIP付费改革,结算清单平均合格率99.7%,按病种付费(DIP)的医保基金支付占全市符合条件的住院医保基金支付的比例达到91.97%,次均门诊费用较上年下降了6.4%,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目前,我市已有7家互联网医院正式揭牌。互联网医院实现了诊疗服务线上线下一体化衔接,加速了全市医疗资源的扩容下沉。市第一医院统筹建立的市级远程医疗会诊平台,横向贯通省际医院,纵向链接旗县区级医院,同步延伸到全市乡镇卫生院,开通至今,远程会诊总计500多例。医生“远程式接诊”和患者“非接触式就医”的新模式,正在让首府市民就医更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