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7时28分,风云三号E星搭乘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该星将在天气预报、气候和生态环境监测、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空间天气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和天气预报准确率,丰富我国气象卫星业务观测体系,助推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

作为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E星是风云三号03批的首发星,也是全球首颗民用晨昏轨道业务气象卫星,被命名为“黎明星”,它将填补黎明时刻气象卫星观测的空缺。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张鹏介绍,风云三号E星设计寿命8年,装载了11台(套)先进的遥感仪器,其中3台全新研制、7台升级改造、1台业务继承,是目前国内有效载荷数量和种类最多的卫星之一,主要用于获取数值预报应用需要的大气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保障气象领域核心业务,提升天气预测预报能力;监测全球冰雪覆盖、海面温度、自然灾害、生态与环境,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开展太阳、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电离层数据监测,满足空间天气预报和保障服务的需求。

具有大气温湿度垂直探测、高精度海面风场精确探测、多能谱太阳观测、空间环境监测等多项能力,风云三号E星真正实现了“一星多能”。该星还在技术上实现多个“首次”,如装载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是我国最先进的定量化全球微光探测仪器,搭载了国内首个双频双极化风场测量雷达,还在国内首次实现全能谱太阳观测。

发射后,风云三号E星将与在轨的风云三号C星、D星组网运行,使我国成为国际上唯一同时拥有上午、下午、晨昏三条轨道气象卫星组网观测能力的国家。三星组网后,可以实现每6小时全球资料全覆盖,满足数值天气预报卫星资料同化的要求,提高和改进预报精度和时效。专家预测,这可能使南北半球预报精度提高2%至3%,洲际尺度的区域预报精度提高2%至10%。

风云三号E星由国家航天局负责卫星工程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负责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星上载荷研制,中国气象局为用户部门并负责地面应用系统建设运营。

未来,风云三号E星的观测数据将对全球开放,有效提高和改进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和时效,对完善全球对地观测具有重要意义。(甘晓 辛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