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 6 点 40 分出门,步行 15 分钟到地铁站,挤上北碚开往大竹林的地铁 6 号线。40 分钟后下车,再骑 20 分钟共享单车,到达两江新区的互联网产业园。8 点 55 分,打卡上班,开启一天的工作。

单程 75 分钟,来回 2.5 小时,这是重庆女孩琳宇每天要花在通勤上的时间。

开车上班的郭沛也有通勤烦恼。从解放碑开到北碚,不堵车的话,需要 30 分钟,但早高峰的路上车流密集,通勤时间往往超过一小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种 " 极端通勤 " 的故事在重庆并不罕见。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3 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重庆 45 分钟以上通勤比重为 32%,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仅低于北京(44%),高于上海(30%)、广州(29%)、深圳(23%)三个一线城市。60 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比例达 17%,同样高于广州和深圳。

图源:《2023 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城大、人多、车多,多重原因造就 " 堵城 " 重庆,打工人长期承受极端通勤,难言日常幸福感。沿江依山的魔幻山城,如何 " 治堵 "?

单程通勤时长全国第二

通勤时耗是居民通勤出行直观感受。《2023 年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重庆单程平均通勤时长为 40 分钟,与上海持平,在全国主要城市中仅低于北京的 47 分钟。

通勤空间半径则反映了城市紧密通勤联系的空间范围,也是城市交通需要支撑的空间尺度。北京、上海是目前通勤空间尺度最大的城市,半径 41 公里,重庆以 40 公里紧随其后,同比增加 1 公里。

若从 " 幸福通勤 " 比例来看,重庆人通勤 5 公里以内的比例为 45%,在全国范围内仅高于北京和成都,且这些年仍呈下降趋势,两年前这一数值为 48%。

从各项数据来看,重庆通勤时间过长的问题都很严峻,这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理解——重庆市面积高达 82402 平方公里,大约是广州的 11 倍、上海的 13 倍、北京的 5 倍,建成区面积也位居全国第一位。而住在万州、涪陵等近郊区,每日往返中心城区通勤的上班族不在少数。

同时,重庆也是全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城市,全市常住人口达 3212.43 万人,独享 "3000 万俱乐部 "。人多车也多,截至 2022 年 12 月,重庆汽车保有量 576.4 万辆,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和成都。

最关键的是,重庆作为全国最大的山地城市,在交通上本就 " 先天不足 "。山高、坡陡、沟深、弯急、路窄,即使在中心城区,也具有 " 四山三槽两江 " 的地形地貌格局。桥多、隧道多、立交多,形成独特的 "3D 网红魔幻风 " 的同时,对于交通管理也带来巨大挑战。

" 重庆桥多,最堵的就是在桥上。举例来说,有些桥是四车道,但到尽头的路段就变成二车道,加上红绿灯时间长,每次在桥后半段都得堵十多分钟,更别说早晚高峰了。而且有时开车互不相让,经常造成加塞事故。" 在重庆工作的郭沛直言。

图源:图虫创意

截至 2022 年底,重庆桥梁超过 1.4 万座,曾被认定是国内唯一 " 桥都 "。目前重庆长江流域现存跨江大桥有 37 座,在建跨江大桥有 13 座,包括铁路隧道、轨道交通专用桥等。四通八达的桥拉近沿岸两地的距离,但也使路况设计更为复杂。

从平均通勤距离来看,9.6 公里的重庆在主要城市中也处于第一梯队。

近十几年来,重庆向北向西建设,城市单中心趋向愈发明显,也致使职住分离的状况明显。但对比来看,北京、成都、上海的平均通勤距离都比重庆更远,而重庆耗时却更长,可见拥堵仍是其通勤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根据高德 2020 年的报告,重庆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 2.085,即高峰出行的时间是畅通状态下的 2.085 倍;2022 年,重庆交通健康指数在汽车保有量超过 400 万辆的 8 个城市中,排名第 7。

2025 年前将再建 150km 地铁

拥堵和极端通勤,都是降低居民生活幸福感的症结所在。因此,推进缓堵治理,成为重庆近年来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特大城市中,重庆推进车辆限行的时间较晚。

2021 年 3 月 1 日起,重庆在周一至周五早晚两个高峰时段,于主城 15 座跨江桥梁和一条隧道实施错峰通行。重庆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在当年 7 月表示,错峰通行实施后,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到 26.1 公里 / 小时,同比提升 5.7%,错峰桥隧高峰时段平均车速达到 37.6 公里 / 小时,同比提升 28.3%,部分重要桥隧的通行时间平均缩短 2 至 7 分钟。

2022 年 3 月,错峰限行范围扩大至 20 座跨江桥梁和 4 条隧道。

交通阻塞主要致因是供需矛盾。要增加供给,多修路无疑也是一种方式。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2017-2020 年的 3 年间,重庆曾推进 " 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新开工渝武扩能、江津至泸州北线等 17 个项目,为缓解早期建成的射线高速的拥堵,7 条射线高速扩能项目全面开工。

重庆市交通局在 2020 年也曾表示,未来五年,重庆交通拟投资 5000 亿元以上,加快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着力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图源:图虫创意

" 修建更多的道路确可以缓解交通阻塞,但其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为了破解交通供需矛盾,不仅是增加供给侧的设施量,还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提升供给侧通行能力,事实上我国城市道路尚有 20%-40% 的能力没有释放。" 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教授杨晓光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杨晓光认为,提高道路效能,实施需求管理与综合治理,最佳协调供需关系是破解交通阻塞常态化措施。" 现在很多人还是愿意自己开车,不愿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问题在于城市没有打造出可以和私家车竞争的公共交通系统,没有做好公共交通由车站到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而在增加公共交通供给上,重庆正发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截至 2023 年 6 月,重庆轨交运营里程为 455.9 公里,在全国排位第 8。轨道交通 9 号线年初贯通运营,串联起沙坪坝区、江北区、渝北区等城市商业经济中心;10 号线跨越长江和嘉陵江,形成串联两江新区、渝北区、江北区、渝中区、南岸区的南北骨干通道。

在地铁建设收紧的背景下,重庆的轨交增长实属难得,但这也是基于城市居民出行的巨大需求。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根据《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 十四五 " 规划(2021 — 2025 年)》,重庆将加速 7 条线路建设,计划新开工 8 条线路,开展 15 条轨道交通线路前期研究,2025 年形成约 600 公里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

这意味着,按照规划,未来两年半,重庆或还将建成 150 公里左右的轨道交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