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险企江湖里,“蚕食鲸吞”加大布局者有之,“黯然销魂”清退离场者亦不在少数。4月6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已有12家险企股权发生变更,其中外资股东表现尤其活跃。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业相较去年一季度股权变更更为频繁,或与财险低迷和寿险业务模式变数造成股东意见分歧不无关系;而相关政策的推出令金融业加速开放市场,亦使得外资加大在华布局。

中小险企“打头阵”

近日,一则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人寿”)更名的消息登上保险业协会信披公告页。公告显示,今年3月31日,经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交银康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交银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相关工商变更手续已经完成,并取得了新的营业执照。

在此之前,2019年,交银人寿发布关于变更股东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显示,持股37.5%的原股东澳大利亚康联集团拟向日本MS&AD保险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转让所持全部交银人寿股权。2020年12月8日,银保监会发布行政许可,批复该股权变更事项。

实际上,交银人寿的更名,只是股权变更的一张“剖面图”。

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保险业协会官网信息统计发现,就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内,共有12家险企披露了股权拟变动信息,相较去年一季度的5家险企股权拟变更,可谓掀起一个小高潮。

具体来看,一季度发布股权变动信息的12家险企中,人身险公司5家、财险和再保险公司7家。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一季度股权变更的“大旗”由中小保险机构扛起,12家险企注册资本均在50亿元以下,包括华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海财险”)、安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诚财险”)、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

对一季度险企股权频变,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指出,其主要原因是金融业加大开放市场,公布的政策充分实施,推动保险及其他金融领域的外资开始或加大了对境内险企的投资。

“去年财险公司的增长和盈利处于波谷,寿险业务模式也变数多,容易造成公司股东之间意见不一,促使股东调整;其次,有效实施股权和公司治理的监管规则后,对于公司股权变更的行政管理更为顺畅。”与此同时,王向楠如是补充。

那么,相较大型险企,为何中小险企成为一季度股权变更的“主力军”?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首先,这可能是因为大型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市场选择,股权结构趋于稳定;其次,近年来大型保险公司的市场表现总体不错,股东会惜售;同时,投资大型保险公司股权要求有更大资金规模,也会导致一些投资方止步;最后,大型保险公司股权变更可能会影响到金融市场生态与国家金融安全,政府审查更为严格也会影响到股权流动性。

财务性投资交易频出

股权变更规模方面,除信利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利再保险中国”)之外,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恒大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爱心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变动股比超20%,华海财险、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动股权股比超10%,其余5家险企股权变更股比均在10%以下。

这些中小险企股权变更背后,可能有哪些驱动因素?将给这些公司带来何等影响?

从保险公司自身来看,李文中分析称:“首先,这些中小保险公司发生股权变更的多是小股东的股权,他们当初持股就是一种财务型投资,投资目标已经实现,或者保持资金流动性要求将股权变现。其次,中小保险公司的股东之间由于目标诉求不一致容易产生矛盾,也会引发股权变更。”

而从宏观环境来看,李文中则认为,近来保险业监管趋严,在防风险、回归保障等监管要求下,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周期拉长,使得一些当初投资保险公司准备赚快钱的股东被迫退出。

对于其中规模较小的股权转让,业内人士多认为,这多是财务性投资中正常的市场行为。

以又陷股权谜局的华海财险为例,今年1月,曾两度试图转让所持全部华海财险股权的七台河市鹿山优质煤有限责任公司,拟将持有的1.2亿股华海财险股权转让给佛山市顺德区恒安投资有限公司。

彼时,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便分析称,从本身业务范围和仅有10%的持股比例来看,鹿山优质煤对于华海财险仅是普通的财务投资而非战略投资,若是股权出让成功,对华海财险本身的运营管理层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向华海财险方面采访该股权变更事项最新进展,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而大量股权被质押或冻结的安诚财险,其股权变更事项亦引人关注。1月25日,安诚财险发布公告显示,原第六股东重庆财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拟将所持的安诚财险5%股权全部转让给重庆高速公路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目前,安诚财险有19家股东,其中包括大股东在内的8家股东存在股权被质押和冻结的情况。近年来,数家民营股东欲出清安诚财险股权。业内人士认为,安诚财险股权较为分散,并分析称,股权大部分被质押或冻结,是可能导致公司主要股东被迫变更的因素,可能反映公司股东的财务资质偏弱,会引起利益相关方的担忧。

外资股东加大在华布局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一季度保险业“外资血液”正加速流动。凯林再保险瑞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林再保险瑞士”)、安达美国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安达保险”)、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等外资股东表现活跃,信利再保险中国、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史带财险”)等险企均涉其中。

以华泰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保险集团”)与“安达系”纠葛为例,今年1月底,安达保险拟接手华泰保险集团小股东金城集团有限公司所持0.23%股权。实际上,早在去年,“君正系”资本转让所持全部华泰保险集团股份至安达天平再保险获批的消息,便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结合“安达系”舍鱼而取熊掌,将安达中国并入华泰保险集团旗下华泰财险的消息,“安达系”在华不断扩张。

另外,一季度信利再保险中国股权腾挪动作最大,其拟入局新股东凯林再保险瑞士或接棒信利再保险美国公司、信利保险公司SE成为信利再保险中国唯一股东。不过,追根溯源,此次股权变更或可视为资本“左手倒右手”的游戏——由于法国安盛集团也是凯林再保险瑞士的最终控制人,本次股权转让若完成,信利再保险中国的最终控制人不变。

而法国安盛集团在中国市场的保险布局,还有合资寿险公司工银安盛人寿及旗下工银安盛资管和全资保险公司安盛天平财险。

除此之外,史带财险中资小股东亦陆续退场,距离外资全资控股仅一步之遥。其3月初披露公告显示,史带财险第一大股东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拟收购史带财险原股东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有的280万股股权。若该交易获监管批准,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股比将自77.58%上升至77.78%;算上史带保险和再保险公司所持20%股权,“史带系”对于史带财险持股比例将高达97.78%。对于一季度外资在国内保险市场的活跃,李文中分析称,首先,《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先后落地,为外资股东营造了一个更好的投资环境。其次,外资一直看好我国保险业的未来发展。最后,外资股东对于保险公司投资回报期的设定比国内很多股东的设定要长。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将有更多外资介入我国保险业,对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外资加大在华布局的影响,李文中认为,首先我国保险市场的竞争会更充分,能够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其次,外资的大量进入会带来更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管理技术,不断促进我国保险业质量的提升。再次,在竞争中学习会提升国内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国际化步伐。

王向楠亦预测,这些险企中的外资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产品服务创新、对外投资等方面进一步推动险企发展。他认为:“这促进了保险业按照股权计算的外资市场份额提升,保险业对外开放提速。”(陈婷婷 周菡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