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终尘埃落定,养老险公司大军喜添重量级“新丁”。8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获悉,股东实力雄厚、注册资本金超百亿元的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民养老险”)要来了。待正式获批后,该公司将成为第10家专业养老险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金不仅远超过其他9家养老险公司,在90余家人身险公司排名中位列第12位。

17家“大佬”联合坐镇

从股权结构来看,根据保险业协会日前发布的《关于拟设立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有关情况的信息披露公告》(以下简称《公告》),17家股东所持股比并未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具体而言,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农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和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投公司”)、国新资本有限公司投资额将均为10亿元,持股数量将均为10亿股,持股比例将均为8.97%,并列第一股东。

与此同时,还有中邮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额6.5亿元,持股数量6.5亿股,持股比例5.83%;信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银理财”)、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民银金投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熙诚资本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额均为5亿元,均持股5亿股,持股比例均为4.48%。

此外,还有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夏理财”)、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投资额均为3亿元,均为持股3亿股,持股比例均为2.69%;险资参与较少,唯一的险企泰康人寿投资额拟为2亿元,持股数量拟为2亿股,持股比例拟为1.79%,与中金浦成投资有限公司一起,在各股东持股比例中排行“榜尾”。

而在关联关系方面,《公告》则显示华夏理财为华夏银行全资子公司,而京投公司持华夏银行9.95%股份;同时,信银理财与中证投资同受中信集团控制。

关于国民养老险公司股权结构,业内人士多认为,17家股东中唯一的一家保险公司,泰康人寿的险资更多起到的是象征性的作用,相比之下,银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才是此次养老险公司建设的“主力军”。

而关于国民养老险的业务范围,《公告》指出其包含商业养老计划管理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人民币、外币资金;团体养老保险及年金业务;个人养老保险及年金业务;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团体人寿保险业务等。

短期储蓄向长期养老资产转化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第10家专业养老险公司的111.5亿元注册资本金将创新高,此前的9家公司注册资本金在2亿-50亿元不等。

自2004年12月首家养老保险公司成立以来,目前国内共有9家养老保险公司,分别为人保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长江养老、泰康养老、平安养老、新华养老、大家养老和恒安标准养老。

在中信证券7月25日的公告中,解释了该公司拟设立的目的,即在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相关部署。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其存量资产仅为0.6万亿元,仅占中国养老保障体系资产余额的5%左右。业内人士认为,5%的商业养老保险资产余额支撑不起国家“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战略目标。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那么,背靠银行“大树”的国民养老险加入养老险市场,将会搅起何种“风云”?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和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朱俊生认为,银行信托参与存在一定优势。

“第三支柱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居民家庭短期的、带有预防性的储蓄转化成长期的养老资产,包括与养老相关的健康资产,这是第三支柱发展的一个大任务。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依托于母行,存在着客户流量大等优势,参与到养老险市场中来,对于推动第三支柱建设、快速扩展其覆盖面非常有帮助。”朱俊生如是分析。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研究院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则预测,养老金融在未来将不再是保险公司的专属,而将产生更丰富的产品。同时,他认为银行未来也可能联合险企推出以养老为目的的理财型产品。

“这可能也是要破解现存的银行理财公司未来发展问题——如果没有养老因素,对于银行理财公司而言,推广长期理财产品不太现实。”陈辉认为。同时他指出,另一方面,国民养老险公司的成立或可破解商业养老险公司的发展难题。

“而今虽然已经存在9家保养老险公司,但其实各家并没有专注于养老险业务,而是都在做理财业务,现存的养老险公司亦面临着转型问题。”陈辉预测,国民养老险的成立将在养老险公司如何实现养老产品与银行产品等其他金融产品融通,并可能对于养老产品和基金等金融产品之间的打通提供一种转型思路。

陈辉提示道:“比起增加到10家养老险公司,关键的问题还是怎样创新改变现有养老险模式,因为未来养老险市场的竞争可能将发生在险企、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和银行理财公司之间,而不仅仅是险企之间,若不改变模式,险企可能失去这块市场。”

考验专业投资能力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凸显和公众保险保障意识不断上升,养老第三支柱的发展迫在眉睫。面对尚未获得满足的养老需求,类似国民养老险的专业养老险公司要挺进市场分一杯羹,还要面临哪些风险挑战?

陈辉认为,其主要的风险是投资风险,和整个寿险业当下面临的风险一样。“首先,期限短了不符合监管要求,期限长了利差风险大,产品容易卖不出去;其次,当前许多养老保险公司在保险集团旗下,和寿险公司本来就存在业务重合,所以这导致现在许多养老保险公司慢慢转入类似银行理财的经营。不让做银行理财业务之后,这些公司都面临未来发展问题。”不过陈辉认为,这也有可能倒逼这些商业养老保险公司进行改革。

那么,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如何提升竞争力?有业内人士指出,养老险公司本身应追求投资收益,而不是过度关注降低投资收益的波动性。

此前便有养老险公司表示,要提高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运营管理能力和投资能力两个方面。面对处于不断变化市场环境,把握市场机遇,构建“护城河”,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养老金管理产品和服务。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前景广阔,险企纷纷推出养老保险产品。不过,我国老年人专属保险产品有效供给明显不足。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此前直言,“当前所提供的保障服务与老年人实际需求仍有很大差距。传统商业保险对被保险人身体状况要求较高,适合老龄群体的健康保险产品明显不足”。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可适当增加保障范围,进一步增强产品灵活性和吸引力;适应老年群体消费特征的变化,不断拓展符合老年人个性化需要的产品,提高投保和理赔服务水平,探索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发展等。(陈婷婷 周菡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