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9月6日,北京市老龄协会在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1智慧康养高峰论坛上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这是北京市连续第15次发布本市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是介绍北京市人口老龄化情况和老龄事业最新发展成就、提升全民应对老龄化意识的制度性安排。

报告以2020年底的北京市老年人口数据为基础,分年龄、分性别、分地区对全市老年人口情况进行解读。同时就老年社会保障体系、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体系、老龄产业、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老年人社会参与、老年优待与权益保障等七个方面政策及实践进展进行阐述,直观反映北京市老龄事业取得的最新成果。

每2.2名劳动力抚养1名老年人

北京市老龄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孙立国称,针对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报告梳理总结出六大特点: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女性老年人总量和占比均高于男性;高龄老年人不断增加,长寿特征明显;呈现中心城区老龄化程度高、郊区相对较低的分布特征;老年抚养系数持续上升;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从2016年底的378.8万人上升到2020年底的429.9万人,增长51.1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从17.25%上升到19.64%。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总量从252.6万人上升到291.2万人,增长38.6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例从11.51%上升到13.3%。户籍老年人口总量从329.2万人上升到378.6万人,增长49.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从24.1%上升到27%。

截至2020年底,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数量排在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分别为70.9万人、57.8万人和47.9万人;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数量排在前三位的是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分别为64万人、55.2万人和43.7万人。

按15-59岁劳动年龄户籍人口抚养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计算,北京市老年抚养系数从2016年底的38.1%上升到2020年底的46.1%,2020年,北京市每2.2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

累计出台百余项政策

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北京市老龄工作也取得重大成效。

据孙立国介绍,“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累计出台老龄政策措施100余项,形成了以市级重点规划《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为蓝图,以地方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基础的相对完备、相互衔接的“四梁八柱”老龄政策制度体系。政策制度涉及到,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深化医养结合、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加强老年人权益维护等。

此外,北京市多层次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成型,“三边四级”就近养老服务布局基本形成。市、区层面建设两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作为全市和区域养老服务的运行枢纽和指挥平台,集成区域专业化资源。街乡层面支持社会力量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使其成为就近养老的集中养老专业服务平台。

“同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加速推进,深入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及星级评定工作,2020年编制9项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地方标准,全市累计发布机构标准17项、居家养老标准12项;新评定或复评养老机构70家,全市星级养老机构累计达到430家,开业运营2年以上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参与率达100%。”孙立国说。

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北京市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据孙立国介绍,全面深入实施健康北京战略,已初步构建起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在内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框架,形成1家市级和16家区级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的组织架构;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已累计建设253家;推进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建设,确定2家全市安宁疗护服务指导中心,遴选8家医疗机构为安宁疗护中心示范基地。

报告显示,北京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全市544家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6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痴呆风险筛查以及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免费接种等服务。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从2015年的66.8%上升到2020年的70.6%。

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全面协同发展,北京市持续加大居家养老服务资金投入。2016年以来,市级养老服务资金累计投入63.53亿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养老企业注册登记环节。截至2020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养老服务企业达到了1000多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达到了900多家。连续开展北京银发消费季活动,繁荣北京老年消费市场。(卢扬 王寅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