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延宕反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以及国际局势日趋复杂等多重不确定性因素,江苏承压前行,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创新发展外贸新业态以及强化稳外贸政策支撑等方面采取高效举措,全力稳住了外资外贸发展的基本盘。数据显示,上半年江苏进出口总值达2.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出口1.66万亿元,增长12.3%;进口9737.1亿元,增长6.2%。面对多重不利因素,江苏外贸如何转“危”为“机”,在开放型经济发展大局中担起更大的责任?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首席专家张为付,南京财经大学教授、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杨继军和现代服务业智库研究员艾玮炜。
破堵求变,在开放型经济发展大局中承压前行
“从3月全省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1.3%,到6月同比上升4.8%,经济企稳回升向好态势来之不易,这得益于江苏一系列外贸利好政策‘靴子落地’。”张为付说。针对疫情影响下省内交通物流严重受阻、企业货运时效延迟以及原材料成本急剧增加等问题,江苏于4月初成立“稳定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工作专班”,并先后出台《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若干措施》《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若干措施》等,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外贸业发展,着力疏通海运物流堵点、卡点与难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稳定。
面对“人口红利”式微、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等困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打破了传统封闭式外贸业态,为外贸发展开拓出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倒逼企业加快实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江苏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若干措施》,提出16项具体举措,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上半年,在跨境电商方面,江苏实现13个设区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全覆盖,增强综试区带头作用。在市场采购贸易方面,江苏推广“市采通”平台构建市场贸易采购的“江苏模式”。截至6月底,已有6079家外贸企业商户采用该平台,促进企业出口更加高效合规。
内外联动,发挥双循环战略的乘数效应
面对上半年开放型经济已取得的发展成效,江苏应如何锚定目标持续发力,进一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杨继军表示,江苏应充分践行“双循环”战略,通过促进要素的优化配置,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实现全产业链、强产业链的培育。“在国内方面,江苏一方面应聚焦外部协作,加强与长三角其余地区、京津冀以及其他周围城市群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利用城市群板块比较优势,延长产业链的纵向深度与厚度。另一方面还应深入挖掘苏南苏中苏北的资源比较优势以及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推进以‘高峰’带动‘高原’的帮扶形式,促进区域内部比较优势互补,助力苏北地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杨继军说。
他还表示,作为践行“双循环”战略的重要举措,江苏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提升开放能级,加强国际交流,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要深入共建“一带一路”,继续优化落实国际综合交通、产能合作、丝路贸易、合作园区、人文交流“五大计划”,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为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的“乘数效应”,实施高水平投资,拓展“一带一路”对外合作投资空间,通过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增强江苏开放型经济运行韧性。
乘“数字”东风,打造协同高效的贸易新生态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赋予实体经济新的内涵,不仅促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升级,还拓展数字贸易新平台,催生跨境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外贸新旧动能转换。艾玮炜认为,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过程中,江苏须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间交叉融合,为发展高质量数字经济提供支撑。同时,还要继续完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优化重点市场的海外仓布局以及出口监管模式,保障外贸企业高效率出口。此外,还应制定并完善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政策法规,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构筑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3位专家还表示,引领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推进改革,赋予外贸主体更多改革创新空间。为此,政府部门应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坚决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并完善科技创新政策,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企业层面,须强化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力军的主导地位,赋予其更多的自主权与话语权,同时还要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联动,构建协同、高效、融合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此外,还应合理构建科研评价体系,以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力,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完善同行评议的运行机制等推动科研评价体系的有效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