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两年编制完成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来了!6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任务,而在未来,艺术创作、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非遗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等10部专项规划也将陆续印发。值得注意的是,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成为“十四五”时期的发展重点之一,以巩固优势叠加,实现双生共赢。
大众、智慧旅游成发展重点
此次的《规划》共对旅游业提出7项任务,包括深入推进大众旅游,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特色化、多层次旅游需求;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加快推进旅游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进国内旅游和入出境旅游发展,做强国内旅游,振兴入境旅游,规范出境旅游,助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
而在这其中,发展大众旅游、智慧旅游则成为了重中之重。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司长单钢新表示,在大众旅游方面,进一步丰富和优化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强化消费激励和消费引导、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布局以及进一步强化质量提升和宣传引导等四项内容成为重点。
在智慧旅游方面,《规划》指出,要推进智慧建设,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智慧旅游目的地,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示范项目。同时,打造智慧产品,通过鼓励定制、智能、互动等消费新模式的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引导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让旅游资源借助数字技术“活起来”,同时引导线上用户转化为线下消费,积极培育“网络体验+消费”发展新模式。不仅仅是这样,还要加强智慧管理、提升智慧服务以及加强智慧营销。由此可见,未来的旅游业将会更进一步借助科学技术来实现发展。
现阶段,已有较多旅游企业、景区积极响应智慧旅游。北京商报记者从同程旅行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近期同程旅行通过智慧酒店和酒店信息化方面的布局提升了酒店的经营效率,在航空产业链方面帮助全国重点枢纽机场完成从信息化向智慧化、线上化的升级迭代。此外,针对旅游景区和目的地的智慧化,同程旅行帮助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搭建智慧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并通过“全域通”产品的推广帮助目的地整合本地化旅游要素,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为游客提供智慧化、信息化的资讯及产品获取平台。除此以外,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兰翔也表示,未来去哪儿也将依托多年来的技术优势,联合推动景区向“智慧旅游”方向发展。
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
在对旅游业提出具体发展任务的同时,此次《规划》也对文化产业有了更为明确的发展方向。
《规划》指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不断健全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与此同时,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规划》也提出到2025年,全国各类文化设施数量达到7.7万,文化设施年服务人次达到48亿,并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如推广“互联网+公共文化”,鼓励第三方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活动项目打造和服务资源配送等。
而针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规划》则涵盖了推进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体系不断完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古籍实现系统性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等任务,并称到2025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达到100%,建设30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20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发展目标。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9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7万亿元增长到超过4.4万亿元,年均增速接近13%,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3.95%上升到4.5%。
在文化产业培育和消费促进方面,还将推进文化新兴业态的培育。《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促进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培育30个旅游演艺精品项目、100个线上演播项目、100个沉浸式体验项目、100个数字艺术体验场景。
双向互融激活产业价值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永新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不断提高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优化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建强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已经成为各方的发展重点。就在近日,部分革命旧址便联手智慧旅游“玩”起了科技,如重新开放的李大钊故居推出了沉浸式演出《播火者》,北大二院旧址的专题展则打造了网上数字展厅。且文创产品也被安排到了革命旧址旅游的“打卡”项目,其中西城区根据京报馆的文化符号定位,设计开发了文化衫、帆布包、笔记本等10余种文创衍生产品。
与此同时,截至目前,多家影视公司也纷纷瞄向了主题公园,并围绕旗下影视IP的特色元素在全国各地建设多个主题公园项目,在满足游客游览需求的同时,也成为新的拍摄地,带来更为丰富的品牌效应。在影视传媒行业分析师曾荣看来,文化与旅游均涌现出较大的需求,且与过去只需要单纯的文化产品或旅游产品便能满足大多数人需要不同,更为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带动着需求多元化,通过让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能够提供丰富的产品与服务,激发出更大的产业价值。
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旅游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交通大学现代旅游研究院院长张辉认为,“旅游不仅是一个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学习、成长方式,我们在旅游中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古代的文化也需要借助旅游形态来进行传承,要和现代的旅游需求结合在一起。同时,文旅融合的核心就是要建立有文化目的的旅游体系,使旅游更具有学习意义、方向性。而对于文化方面来讲,文旅融合还可以激活文化元素,扩大影响,实现传承”。(郑蕊 吴其芸)